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接诊并给予药物治疗的9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病患的诊疗资料,对其发病原因、病症特点、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结果:以心功能改善治疗为主,先控制原发病,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随访本组98例患者的心律失常病症均明显好转,且心功能改善显著,有效率达97.96%(96/98)。结论: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关键是及早纠正其心功能不全,经利弊权衡后再合理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仅行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即可取得明显疗效者,可避免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防药物作用引发心功能恶化而致心律失常。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1..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危重病之一,它是一组因各种不同病因而引发心脏病并且病情发展到一定复杂程度时的临床严重综合征[1],常并發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具有常见性、多发性,且临床致死率颇高。临床在治疗此病患时,除了率先清除基础疾病和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外,还严格依据其心律失常的病症程度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如果患者仅通过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即可明显改善心肌功能并且心律失常病症有效减少,则临床上可尽可能避免给予其抗心律失常的相关药物治疗,以预防患者因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而进一步恶化心功能,进而导致心律失常明显发生。本文回顾分析9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诊疗资料,对其发病原因、病症特点、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随访的9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病患的诊疗资料,其中男患54例,女患44例;年龄48~87岁,平均年龄(65.37±4.61)岁。患者均接受常规性的相关检查,如血生化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CT及心脏超声检查等。
1.2 临床表现
在接受检查之前,病患的发病时间已持续7天~22年,并且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胸闷、心悸、黑蒙或晕厥等症状。所有病患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基础性疾病,其中46例冠心病、23例高血压心脏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肺源性心脏病及2例先天性心脏病;经超声心动图测定:61例病患的左心射血分数介于为0.35~0.45,27例<0.35。经参照NYHA对心功能分级标准:98例病患的心功能均介于为Ⅱ~Ⅳ级。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测后,9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病患中有67例为室性心律失常68.37%(67/98),其发生率最高;24例为房性心律失常24.49%(24/98),其发生率次之;7例为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最低为7.14%(7/98)。
1.3 治疗方法
对98例老年患者均先积极处理其基础疾病,以控制各种诱因,利于辅助心功能改善;嘱患者定期到院接受心电监测,然后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如控制原发病、强心药物、利尿药物及小剂量血管扩张药物[2];也可对合适者酌情进行优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如应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以及他汀类调脂药物等;同时,仅对有明显症状的心律失常病患应用胺碘酮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最后还要重视纠正危险促发因素,如感染、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3]。
1.4 疗效标准
有效:随访患者经用药治疗后,期心功能改善≥Ⅰ级且根据心电监测判断其心律失常症状已有效减少80%;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严重恶化,且心律失常症状减少程度未达标准。
2 结 果
据随访统计,98例患者中绝大多数病患的心功能改善显著且心律失常病症好转明显,有效率达97.96%(96/98),仅有2例老年病患因反复昏厥而导致服药效果不佳,致使其心律失常症状减少程度未达标准。见表1。
3 讨 论
心血管内科中,慢性心力衰竭处于各种常见心脏病的终末期,其常常与心律失常互为因果[4]。该病的老年患者极易合并心律失常,而其又可进一步加重患者心功能的恶化。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仍不太明确,可能与诸多方面有关,如基础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等。因此,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时,多及早进行心功能不全的药物纠正,并经利弊权衡后再合理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随访观察,显示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对于无明显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不宜凭借经验给予抗心律失常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1]魏 锦,李 彤,王 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3):243-246.
[2]黄定邦.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452-454.
[3]李跃杰.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5(4):60-61.
本文编辑:刘帅帅, http://www.100md.com(巴合提古丽·阿吾力江)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1..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危重病之一,它是一组因各种不同病因而引发心脏病并且病情发展到一定复杂程度时的临床严重综合征[1],常并發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具有常见性、多发性,且临床致死率颇高。临床在治疗此病患时,除了率先清除基础疾病和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外,还严格依据其心律失常的病症程度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如果患者仅通过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即可明显改善心肌功能并且心律失常病症有效减少,则临床上可尽可能避免给予其抗心律失常的相关药物治疗,以预防患者因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而进一步恶化心功能,进而导致心律失常明显发生。本文回顾分析9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诊疗资料,对其发病原因、病症特点、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随访的9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病患的诊疗资料,其中男患54例,女患44例;年龄48~87岁,平均年龄(65.37±4.61)岁。患者均接受常规性的相关检查,如血生化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CT及心脏超声检查等。
1.2 临床表现
在接受检查之前,病患的发病时间已持续7天~22年,并且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胸闷、心悸、黑蒙或晕厥等症状。所有病患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基础性疾病,其中46例冠心病、23例高血压心脏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肺源性心脏病及2例先天性心脏病;经超声心动图测定:61例病患的左心射血分数介于为0.35~0.45,27例<0.35。经参照NYHA对心功能分级标准:98例病患的心功能均介于为Ⅱ~Ⅳ级。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测后,9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病患中有67例为室性心律失常68.37%(67/98),其发生率最高;24例为房性心律失常24.49%(24/98),其发生率次之;7例为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最低为7.14%(7/98)。
1.3 治疗方法
对98例老年患者均先积极处理其基础疾病,以控制各种诱因,利于辅助心功能改善;嘱患者定期到院接受心电监测,然后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如控制原发病、强心药物、利尿药物及小剂量血管扩张药物[2];也可对合适者酌情进行优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如应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以及他汀类调脂药物等;同时,仅对有明显症状的心律失常病患应用胺碘酮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最后还要重视纠正危险促发因素,如感染、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3]。
1.4 疗效标准
有效:随访患者经用药治疗后,期心功能改善≥Ⅰ级且根据心电监测判断其心律失常症状已有效减少80%;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严重恶化,且心律失常症状减少程度未达标准。
2 结 果
据随访统计,98例患者中绝大多数病患的心功能改善显著且心律失常病症好转明显,有效率达97.96%(96/98),仅有2例老年病患因反复昏厥而导致服药效果不佳,致使其心律失常症状减少程度未达标准。见表1。
3 讨 论
心血管内科中,慢性心力衰竭处于各种常见心脏病的终末期,其常常与心律失常互为因果[4]。该病的老年患者极易合并心律失常,而其又可进一步加重患者心功能的恶化。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仍不太明确,可能与诸多方面有关,如基础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等。因此,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时,多及早进行心功能不全的药物纠正,并经利弊权衡后再合理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随访观察,显示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对于无明显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不宜凭借经验给予抗心律失常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1]魏 锦,李 彤,王 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3):243-246.
[2]黄定邦.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452-454.
[3]李跃杰.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5(4):60-61.
本文编辑:刘帅帅, http://www.100md.com(巴合提古丽·阿吾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