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2)
7.1 药物治疗从上世纪60年代β受体阻断剂开始应用于HCM治疗,至今β受体阻断剂已成为HCM一线治疗药物之一。主要作用机制是能减低心肌收缩力及对交感神经系统和儿茶酚胺的抑制。但临床应用差异较大,只有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对于β受体阻断剂治疗无效的患者,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改善症状常有效。β受体阻断剂和钙离子拮抗剂联用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快速型心律失常,改善血流动力学。上述药物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易产生耐药性及药物副作用而被迫停药。
7.2 经皮腔内化学心肌间隔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
PTSMA最早于1995年由Sigwart完成[6]。其原理经冠状动脉间隔支注入无水乙醇造成该供血区域心肌缺血、坏死及变薄,使心室流出道梗阻减轻或消失,从而改善HOCM患者的临床症状。刘蓉等[7]学者随访调查研究了阜外医院2005年9月至2013年12月经皮无水酒精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27例得出结论PTSM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