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对中药应用中常见的不合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合理、安全用药措施。方法 回顾近1年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8例资料,在分析中药具体应用的基础上,明确不合理用法,总结改进措施。结果 患者中,25.0%由没有辨证实施治疗导致,21.4%由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合理导致,32.1%由用法、用量不合理导致,17.9%由炮制不当导致,3.6%由其他导致。经处理后都好转或消失。结论 对中药进行应用,为确保合理性、安全性,需注重应用过程各个环节的控制。
【关键词】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5..01
近年来,在疾病干预中,中药应用范围日渐广泛,虽说中药源于自然,相较于西药,药性比较平和,但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并不少见[1]。不良反应出现后,不仅会对疾病干预效果受到影响,而且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严重情况下会使其生命受威胁。为对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进行总结,本次研究对近1年于我院接受中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对合理应用中药的一些对策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中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8例,男女分別有15例、13例,20~65岁,均值(42.5±7.8)岁。肠胃功能失调者有11例,头晕、疲倦者有9例,肌肉疼痛有5例,皮肤粘膜哟瘀点出现有2例,不适感、睡眠改变者有1例。
1.2 方法
(1)分析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处方进行回顾,分析不良反应的具体引发原因。
(2)合理用药方法:第一,辨证施治。对中药实施应用前,需展开准确的诊断,明确患者实际病情,并对患者身体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对症给药,并在明确对适应症进行掌握的前提下合理给予相应药物。第二,用法、用量控制。对药物进行应用时,不但需对病情进行考虑,而且需对患者个体的差异性进行考虑,“因人给药”,并依据患者实情以不同方式进行给药,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实现不良反应的控制[2]。第三,合理配伍。现阶段,中药常与西药结合应用,若配伍合理,则会使疗效提升,使副作用减少,但若配伍不合理,则会使不良反应出现。因此,对中药与西药进行结合应用时,需确保药物种类、剂量配伍的合理性。第四,规范炮制。一般而言,对中药进行应用前,需进行相应炮制,为使毒性得到有效控制,需注重炮制方法的选择,对不同中药煎煮的方法、温度、时间等进行严格控制,以将药物毒性最大程度降低。第五,加强监管。临床上应该积极对药学监督工作进行开展,尤其是药房工作者,依据处方对药物进行发放时,需详细核对,若发现不合理,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反馈,以使药物的应用更为合理。
2 结 果
28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7例由没有辨证实施治疗导致,占25.0%(7/28),6例由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合理导致,占21.4%(6/28),9例由用法、用量不合理导致,占32.1%(9/28),5例由炮制不当导致,占17.9%(5/28),1例由其他导致,占3.6%(1/28)。经处理后,28例不良反应均减轻或消失。
3 讨 论
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合理用药是一个广泛受关注的问题,“是药三分毒”,即使中药从自然而来,性平,但也会有不良反应出现[3]。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多个因素影响,本次研究对近1年接受中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8例资料进行回顾,发现25.0%由没有辨证实施治疗导致,在临床用药中,对症给药一直被强调,用药应用种类、剂量、方法等与患者实际病症、身体情况不相符合均可引发不良反应[4]。21.4%由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合理导致,对几种药物进行联用时,需对药物间相互作用、药效成分进行考虑,以对给药剂量、疗程等进行控制。32.1%由用法、用量不合理导致,给药剂量过大、时间过长、方法不合理等均可引发不良反应,需进行控制。17.9%由炮制不当导致,炮制过程中,方法、火候、敷料等控制不当均会使毒性作用增加。3.6%由其他导致,部分患者对偏方进行应用,自主对中药进行配置与服用,或者患者盲目对医嘱的剂量进行调整。
基于以上分析,中药应用安全性受多个方面影响,为实现中药的合理、安全应用,临床上需不断对中药应用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一方面,对中药临床应用监督制度进行完善,加强用药过程的监督,以便于及时对不合理的用法进行发现,合理处理。另一方面,适当将药师培训力度加大,使药师专业水平提升,对中药的药物特点、药物要求有全面掌握,主动参与到中药合理应用的监管中。
参考文献
[1]张爱萍.对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9):275-276.
[2]王 琰,甄文芳,韩宝云,等.浅谈中药不合理用药的后果及保证合理用药的措施[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6):128.
[3]甘治宏,金 灿.中药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应用调查与管理措施实施意义[J].光明中医,2016,31(8):1181-1182.
[4]赵丽萍.中医药学理论在安全合理使用中药中的指导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38-40.
本文编辑:吴宏艳, 百拇医药(琳娜 韩九连锁)
【关键词】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5..01
近年来,在疾病干预中,中药应用范围日渐广泛,虽说中药源于自然,相较于西药,药性比较平和,但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并不少见[1]。不良反应出现后,不仅会对疾病干预效果受到影响,而且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严重情况下会使其生命受威胁。为对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进行总结,本次研究对近1年于我院接受中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对合理应用中药的一些对策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中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8例,男女分別有15例、13例,20~65岁,均值(42.5±7.8)岁。肠胃功能失调者有11例,头晕、疲倦者有9例,肌肉疼痛有5例,皮肤粘膜哟瘀点出现有2例,不适感、睡眠改变者有1例。
1.2 方法
(1)分析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处方进行回顾,分析不良反应的具体引发原因。
(2)合理用药方法:第一,辨证施治。对中药实施应用前,需展开准确的诊断,明确患者实际病情,并对患者身体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对症给药,并在明确对适应症进行掌握的前提下合理给予相应药物。第二,用法、用量控制。对药物进行应用时,不但需对病情进行考虑,而且需对患者个体的差异性进行考虑,“因人给药”,并依据患者实情以不同方式进行给药,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实现不良反应的控制[2]。第三,合理配伍。现阶段,中药常与西药结合应用,若配伍合理,则会使疗效提升,使副作用减少,但若配伍不合理,则会使不良反应出现。因此,对中药与西药进行结合应用时,需确保药物种类、剂量配伍的合理性。第四,规范炮制。一般而言,对中药进行应用前,需进行相应炮制,为使毒性得到有效控制,需注重炮制方法的选择,对不同中药煎煮的方法、温度、时间等进行严格控制,以将药物毒性最大程度降低。第五,加强监管。临床上应该积极对药学监督工作进行开展,尤其是药房工作者,依据处方对药物进行发放时,需详细核对,若发现不合理,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反馈,以使药物的应用更为合理。
2 结 果
28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7例由没有辨证实施治疗导致,占25.0%(7/28),6例由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合理导致,占21.4%(6/28),9例由用法、用量不合理导致,占32.1%(9/28),5例由炮制不当导致,占17.9%(5/28),1例由其他导致,占3.6%(1/28)。经处理后,28例不良反应均减轻或消失。
3 讨 论
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合理用药是一个广泛受关注的问题,“是药三分毒”,即使中药从自然而来,性平,但也会有不良反应出现[3]。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多个因素影响,本次研究对近1年接受中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8例资料进行回顾,发现25.0%由没有辨证实施治疗导致,在临床用药中,对症给药一直被强调,用药应用种类、剂量、方法等与患者实际病症、身体情况不相符合均可引发不良反应[4]。21.4%由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合理导致,对几种药物进行联用时,需对药物间相互作用、药效成分进行考虑,以对给药剂量、疗程等进行控制。32.1%由用法、用量不合理导致,给药剂量过大、时间过长、方法不合理等均可引发不良反应,需进行控制。17.9%由炮制不当导致,炮制过程中,方法、火候、敷料等控制不当均会使毒性作用增加。3.6%由其他导致,部分患者对偏方进行应用,自主对中药进行配置与服用,或者患者盲目对医嘱的剂量进行调整。
基于以上分析,中药应用安全性受多个方面影响,为实现中药的合理、安全应用,临床上需不断对中药应用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一方面,对中药临床应用监督制度进行完善,加强用药过程的监督,以便于及时对不合理的用法进行发现,合理处理。另一方面,适当将药师培训力度加大,使药师专业水平提升,对中药的药物特点、药物要求有全面掌握,主动参与到中药合理应用的监管中。
参考文献
[1]张爱萍.对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9):275-276.
[2]王 琰,甄文芳,韩宝云,等.浅谈中药不合理用药的后果及保证合理用药的措施[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6):128.
[3]甘治宏,金 灿.中药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应用调查与管理措施实施意义[J].光明中医,2016,31(8):1181-1182.
[4]赵丽萍.中医药学理论在安全合理使用中药中的指导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38-40.
本文编辑:吴宏艳, 百拇医药(琳娜 韩九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