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7年第29期
编号:13252386
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29期
     【摘要】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属于一种鼻黏膜炎疾病,主要的发病原因为过敏原或是变应原在特应性个体中进行作用而导致IgE介导的激发,患者临床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鼻塞等症状。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所面对的健康性问题已经被全世界的多个国家所关注,共有约1/4左右的人群受到变应性鼻炎疾病的影响[1]。且发病率有逐年提升的趋势,根据韩国的一项相关网络调查研究显示,在约28万的12~18岁青少年中,约有>30%的青少年患有变应性鼻炎[2]。所以,该疾病在临床上已经逐渐得到重视。笔者应用艾灸疗法,针对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艾灸;变应性鼻炎

    【中图分类号】R24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中医门诊科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患者36例,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4~48岁,平均(31.02±5.73)岁,病程1~12年,平均(6.55±1.84)年。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

    以《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与中华医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所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作为参考,确定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1.2.2 临床中医诊断标准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诊断参考[4],以此来确定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①经检查发现患者均具有鼻塞、喷嚏、阵发性鼻痒以及流清涕等临床症状;②常年发病、病情反复;③患者经临床专科检查显示鼻甲肿胀、鼻粘膜颜色苍白且具有少数充血情况,发作时,有较多的水样分泌物、清晰粘液等。

    1.3 方法

    1.3.1 治疗组

    在患者的风池穴、肺俞穴、大椎穴、迎香穴、上印堂穴风门、定喘、百劳、脾俞、肾俞、命门、神阙穴温和灸。直到患者感到皮肤灼热感,停止针灸,1次/d,共以10 d为一个疗程。同时平均每隔5 d对患者进行艾灸督脉1次,在每个针灸疗程中完成3次即可。

    1.3.2 对照组

    对患者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药物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剂量为10 mg,的酸西替利嗪片进行口服,1次/d,共

    服用10 d。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前一周均对其他的一切药物停止使用,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4 症状分级评分、疗效评定标准

    以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为参照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分级[3],具体如下。

    1.4.1 症状分级记分

    ①打喷嚏:1分表示患者一次性连续打3~9个;2分为10~14个;3分则表示≥15个;②流涕:1分表示≤4个;2分为5~9个之间;3分为≥10个;③鼻堵:1分表示偶尔有;3分为全天均有;2分为两者之间;④鼻痒:2分表示患者有蚁行感觉,但能够忍受;3分为蚁行感严重,很难忍受。

    1.4.2 体征分级记分

    ①1分:患者的下鼻甲处出现轻度肿胀症状,但中鼻甲与鼻中隔可见;②2分:患者的下鼻甲和鼻底之间具有小的缝隙,且下鼻甲、鼻中隔呈靠近状;③3分:患者的下鼻甲、鼻底与鼻中隔呈靠近状态,或是患者的鼻息肉与鼻粘膜息肉样变的形成。

    1.5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60%~100%之间;②有效: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30%~59%之间③无效:患者的治疗有效率<30%。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患者随访

    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6个月进行随访,并对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进行详细记录后,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定。

    1.7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半年后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过敏性鼻炎,中医学称“鼻鼽”“鼽嚏”,本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内在因素主要以禀赋不足,病患体弱,如久病、积劳,易受损,致脏腑失调。并于肺,且与脾、肾相关。外在因素主要为风寒或异气之邪鼻窍。《诸病源候论》有:“肺气通于鼻,其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鼻为肺窍,肺气宣发,其气通畅,可温养鼻窍,而肺气若虚,则鼻窍难温。患者脾属后天之本,全赖脾气濡养。如发脾肺之虚,致精微难运,则鼻竅温养不济,易发涕泣清稀,因治疗需先健脾益气。《素问·宣明五气论》云:“肾为欠,为嚏”肾为先天之本,若虚则难摄纳,致气不顺,元不归,耗散阳气,而温煦失职,导致风邪内侵,诱发疾病。选穴肺俞、脾俞和肾俞,即是针对内在因素而设。

    迎香属手足阳明经重穴,位于鼻旁,存在通利鼻窍、清热通络之效,属于鼻病治疗的要穴。取风池以疏风,使肺不受邪,宣降正常,则鼻窍得通。艾灸督脉是我国中医经络理论与气血理论的延伸,正如《内经》所著:“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指的是人体气血重要,气血通畅则人体健康,若气血不畅,则难调身体,百病侵身[5]。督脉属“阳脉之海”,可率领全身阳经,而阴经通达别于阳经,促使督脉通达全身。采用艾灸,可刺激循经传感,实现经络疏通的效果,有助于调节阴阳,调理身体,扶正祛邪,达到治疗作用。因此,治疗过程艾灸督脉,以神阙为核心,调节全身气运系统,调控腹脏,起到通达全身之功效。在这些与鼻病有着密切关系的穴位上实施灸疗,可标本兼治,达到“阴平阳秘”,达到从根本上治疗该病的目的。

    根据临床相关研究表明,应变性鼻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对个别反应原敏感性的增加而导致的粘膜腺体增加以及鼻粘膜水肿情况,最终导致的一种超敏反应。若从神经调节机制方面考虑,该疾病同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及鼻黏膜自主神经系统失调有很大的关系。艾灸可对血管通透性升高情况进行抑制、使炎症渗出的速度加快,可在很大程度上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促进,能够对患者的内分泌、体内神经以及免疫平衡进行有效的调节、维持,从而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增强其身体的抵抗力。我们经过艾灸治疗的病例,复发率较低,长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这一点。

    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够改善症状,与西药治疗效果相当;远期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艾灸治疗鼻炎,简单易行,是值得推广的绿色疗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23(3):134-135

    [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1994:124.

    [3]卢勤妹.吴旭教授通督温阳法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16-17.

    [4]杨晓琳.浅谈督灸的保健作用[J].山西中医,2011,27(1):60-61.

    [5]张德斌.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过敏性鼻炎27例[J].陕西中医,2014,35(5):593-594.

    本文编辑:吴宏艳, 百拇医药(毕桂芝 段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