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及对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胺碘酮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中,有效患者为9例,所占比例为36.0%,显效患者为14例,所占比例为56.0%。对照组中,无效患者为7例,所占比例为28.0%。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与7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PR间期为(0.148±0.013),对照组PR间期为(0.150±0.01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QRS时限分别为(0.078±0.013)与(0.077±0.014),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5..02
在临床治疗中,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发病率较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为研究分析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56~78岁,平均年龄为(62.32±3.22)岁,11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为14例。实验组中,年龄范围为55岁到76岁,平均年龄为(62.12±3.10)岁,10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为15例。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胺碘酮治疗,首次剂量为3~5 mg/kg,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可根据患者病情追加静脉负荷量[2]实验组患者进行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40 mL的门冬氨酸钾镁,加入生理盐水,一天次。
1.3 疗效评价
无效:临床症状及新功能均未有所改善。有效;心功能等级改善1级,临床症状缓解。有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气短及心悸等相关临床症状消失[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指标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PR间期为(0.148±0.013),对照组PR间期为(0.150±0.01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QRS时限分别为(0.078±0.013)与(0.077±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中,有效患者为9例,所占比例为36.0%,显效患者为14例,所占比例为56.0%。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与7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发病机制为患者心肌缺血,心肌细胞稳定性降低,复极化过程改变,造成心率失常,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威胁生命健康。
胺碘酮在临床治疗中为常用的治疗药物,可抑制钾离子外流,从而延长QT间期,患者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延长,能够对心率失常相关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控制。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胺碘酮于不同个体的应用反应差别较大,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分析,合理用药,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门冬氨酸钾镁为一种肝细胞保护剂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具有醒脑和解氨毒的作用,主要成分为镁盐与门冬氨酸钾盐[4],可提高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安全性高。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可起到一定协同作用,保护患者肝脏,避免对患者肝细胞的损伤,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与7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QRS时限与PR间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患者接受度较高。
综上所述,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牛美芝,解 静,刘 宁,杨 辉,黄 卫.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2017,20(4):393-396.
[2]温 锐,刘可权,何敏红.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及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8)21.
[3]乔艳丽.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7(4):448-450.
[4]刘建新,陈卫英,黄 政,黄伟彬.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7):208-209.
本文编辑:李 豆, 百拇医药(戴芳芳)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5..02
在临床治疗中,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发病率较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为研究分析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56~78岁,平均年龄为(62.32±3.22)岁,11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为14例。实验组中,年龄范围为55岁到76岁,平均年龄为(62.12±3.10)岁,10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为15例。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胺碘酮治疗,首次剂量为3~5 mg/kg,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可根据患者病情追加静脉负荷量[2]实验组患者进行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40 mL的门冬氨酸钾镁,加入生理盐水,一天次。
1.3 疗效评价
无效:临床症状及新功能均未有所改善。有效;心功能等级改善1级,临床症状缓解。有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气短及心悸等相关临床症状消失[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指标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PR间期为(0.148±0.013),对照组PR间期为(0.150±0.01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QRS时限分别为(0.078±0.013)与(0.077±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中,有效患者为9例,所占比例为36.0%,显效患者为14例,所占比例为56.0%。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与7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发病机制为患者心肌缺血,心肌细胞稳定性降低,复极化过程改变,造成心率失常,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威胁生命健康。
胺碘酮在临床治疗中为常用的治疗药物,可抑制钾离子外流,从而延长QT间期,患者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延长,能够对心率失常相关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控制。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胺碘酮于不同个体的应用反应差别较大,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分析,合理用药,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门冬氨酸钾镁为一种肝细胞保护剂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具有醒脑和解氨毒的作用,主要成分为镁盐与门冬氨酸钾盐[4],可提高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安全性高。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可起到一定协同作用,保护患者肝脏,避免对患者肝细胞的损伤,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与7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QRS时限与PR间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患者接受度较高。
综上所述,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牛美芝,解 静,刘 宁,杨 辉,黄 卫.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2017,20(4):393-396.
[2]温 锐,刘可权,何敏红.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及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8)21.
[3]乔艳丽.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7(4):448-450.
[4]刘建新,陈卫英,黄 政,黄伟彬.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7):208-209.
本文编辑:李 豆, 百拇医药(戴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