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的价值评价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以探讨评价多层螺旋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于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分别收集已确诊的肺结核单发空洞患者50例(视为结核组)和癌性空洞患者50例(视为癌性组)的病例档案资料,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确诊前的多排螺旋CT影像特征及检查结果,从而评价多层螺旋CT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相较于癌性空洞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肺结核单发空洞多见于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且其空洞直径相对较小、空洞壁厚多≤3 mm,并以洞壁钙化、空洞周围炎症、卫星病灶及纵膈淋巴结钙化为多见;而癌性空洞无明显的好发部位,其空洞直径相对较大、洞壁厚度多>3 mm,多见于偏心空洞、气液平面、毛刺以及分叶,并且多有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膜凹陷和周围血管集聚等影像特征。结论 基于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的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的不完全相同表现,可对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空洞行以准确的鉴别诊断,所以使得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的应用价值颇高,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单发空洞;癌性空洞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2..01
肺空洞指肺内组织发生病变坏死后通过引流支气管进行排除及吸入气体而形成的一种病症[1],空洞为肺部疾病中常见的一组影像学表现,主要是根据空洞的数目为为单发或多发空洞。一般空洞以结核和癌性病变为多见,因此,在影像学检查中应对这两种病变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及时辨别出良恶性对病症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中观察分析了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以探讨评价多层螺旋CT的鉴别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分别收集已确诊的肺结核单发空洞患者50例(视为结核组)和癌性空洞患者50例(视为癌性组)的病例档案资料。结核组中男性32例,女性l8例;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为(47.62±5.61)岁。癌性组中男性32例,女性l8例;年龄29~77岁,中位年龄为(47.64±5.56)岁。两组患者均于确诊前接受相同的多排螺旋CT检查处理,且其主要症状及体征为咳嗽、咳痰(血痰)、胸闷及盗汗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差异(P>0.05)。
1.2 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在扫描前应正确辅导患者屏气方法,以在其屏气后立即开始扫描。患者应取仰卧位,并举起双手。扫描的范围是从肺尖到肺底,对获得的图像现象在电脑上进行重建,由矢状位、冠状位和横轴位综合扫描成像[2],统一由两位专业医师在双盲条件下进行阅片及诊断分析。
1.3 影像学特征分析指标
调取两组患者确诊前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其进行整理统计,以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主要分析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患者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显示的空洞位置(n)、空洞直径(mm)、洞壁厚度(mm)、洞壁钙化(n)、洞壁强化(n)、洞壁结节(n)、偏心空洞(n)、气液平面(n)、毛刺(n)、分叶(n)、空洞周围炎症(n)、卫星病灶(n)、纵膈淋巴结肿大(n)、纵膈淋巴结钙化(n)、胸膜增厚(n)、胸膜凹陷(n)以及周围血管集聚(n)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空洞位置、空洞直径及空洞壁厚情况的比较
相较于癌性空洞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肺结核单发空洞多见于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其空洞直径均值为(27.45±5.32)mm,相对较小;空洞壁厚
多≤3 mm。而癌性空洞无明显的好发部位;其空洞直径均值为(42.12±6.58)mm,相對较大;洞壁厚度多>3 mm。两组对比的统计意义显著(P<0.05)。
2.2 其他影像学特点的比较
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显示:肺结核单发空洞多见洞壁钙化、空洞周围炎症、卫星病灶及纵膈淋巴结钙化;而癌性空洞多见于偏心空洞、气液平面、毛刺以及分叶,并且多有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膜凹陷和周围血管集聚等影像特征。
3 讨 论
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在临床症状方面并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均可见咳嗽及咳痰等[3],但由于这两种疾病的良恶性质不同,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有效地鉴别诊断。一般结核性空洞可通过痰液培养检测找到结核杆菌以进行确诊,但由于部分样本可呈为假阴性,导致无法确诊;而癌性空洞需通过借助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加之,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在多排螺旋CT影像学上的表现不完全相同,可结合影像学结果进行鉴别诊断,但注意不是所有患者都有特异性表现,应全面结合多方面的影像学及体征表现进行综合鉴别诊断分析,以更加准确地协助确诊。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的应用价值颇高,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洪庆.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154-156.
[2]潘杨军.肺结核性空洞与癌性空洞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6):1108-1110.
本文编辑:李 豆, 百拇医药(沙丽达娜提·米西德拜)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单发空洞;癌性空洞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2..01
肺空洞指肺内组织发生病变坏死后通过引流支气管进行排除及吸入气体而形成的一种病症[1],空洞为肺部疾病中常见的一组影像学表现,主要是根据空洞的数目为为单发或多发空洞。一般空洞以结核和癌性病变为多见,因此,在影像学检查中应对这两种病变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及时辨别出良恶性对病症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中观察分析了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以探讨评价多层螺旋CT的鉴别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分别收集已确诊的肺结核单发空洞患者50例(视为结核组)和癌性空洞患者50例(视为癌性组)的病例档案资料。结核组中男性32例,女性l8例;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为(47.62±5.61)岁。癌性组中男性32例,女性l8例;年龄29~77岁,中位年龄为(47.64±5.56)岁。两组患者均于确诊前接受相同的多排螺旋CT检查处理,且其主要症状及体征为咳嗽、咳痰(血痰)、胸闷及盗汗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差异(P>0.05)。
1.2 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在扫描前应正确辅导患者屏气方法,以在其屏气后立即开始扫描。患者应取仰卧位,并举起双手。扫描的范围是从肺尖到肺底,对获得的图像现象在电脑上进行重建,由矢状位、冠状位和横轴位综合扫描成像[2],统一由两位专业医师在双盲条件下进行阅片及诊断分析。
1.3 影像学特征分析指标
调取两组患者确诊前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其进行整理统计,以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主要分析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患者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显示的空洞位置(n)、空洞直径(mm)、洞壁厚度(mm)、洞壁钙化(n)、洞壁强化(n)、洞壁结节(n)、偏心空洞(n)、气液平面(n)、毛刺(n)、分叶(n)、空洞周围炎症(n)、卫星病灶(n)、纵膈淋巴结肿大(n)、纵膈淋巴结钙化(n)、胸膜增厚(n)、胸膜凹陷(n)以及周围血管集聚(n)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空洞位置、空洞直径及空洞壁厚情况的比较
相较于癌性空洞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肺结核单发空洞多见于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其空洞直径均值为(27.45±5.32)mm,相对较小;空洞壁厚
多≤3 mm。而癌性空洞无明显的好发部位;其空洞直径均值为(42.12±6.58)mm,相對较大;洞壁厚度多>3 mm。两组对比的统计意义显著(P<0.05)。
2.2 其他影像学特点的比较
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显示:肺结核单发空洞多见洞壁钙化、空洞周围炎症、卫星病灶及纵膈淋巴结钙化;而癌性空洞多见于偏心空洞、气液平面、毛刺以及分叶,并且多有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膜凹陷和周围血管集聚等影像特征。
3 讨 论
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在临床症状方面并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均可见咳嗽及咳痰等[3],但由于这两种疾病的良恶性质不同,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有效地鉴别诊断。一般结核性空洞可通过痰液培养检测找到结核杆菌以进行确诊,但由于部分样本可呈为假阴性,导致无法确诊;而癌性空洞需通过借助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加之,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在多排螺旋CT影像学上的表现不完全相同,可结合影像学结果进行鉴别诊断,但注意不是所有患者都有特异性表现,应全面结合多方面的影像学及体征表现进行综合鉴别诊断分析,以更加准确地协助确诊。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的应用价值颇高,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洪庆.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154-156.
[2]潘杨军.肺结核性空洞与癌性空洞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6):1108-1110.
本文编辑:李 豆, 百拇医药(沙丽达娜提·米西德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