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脑—肠道—骨髓轴探讨针刺治疗心血管疾病(1)
【摘要】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疾病,但其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脑神经内分泌障碍会导致外周神经炎症以及自主神经-骨髓系统的造血细胞内稳态改变、肠道菌群的破坏,是导致CVD的重要原因。针刺是治疗和预防CVD的重要方法,通过脑-肠-骨髓互动功能的整体调节可能是针刺治疗CVD的关键效应机制。因此本文旨在阐释CVD脑-肠-骨髓互动机制以及中医理论对其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针刺的干预机制作初步探讨。【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针刺;肠道菌群;神经炎症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2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日趋年轻化,早已成为现代社会发病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高血压是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心血管疾病和疾病的最普遍的可修改的风险因素[1],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BM)在许多病理生理条件下对神经炎症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外周神经炎症以及自主神经-骨髓系统的造血细胞内稳态对高血压病理生理学的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心血管功能。此外,肠道菌群和骨髓可通过大脑影响CVD的发生和发展。针刺是治疗和预防CVD的有效方法,本文从脑-肠-骨髓联系探讨其对CVD的影响及干预机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