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精神障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对产后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遂宁市民康医院收治的产后精神障碍产妇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7例。结果 护理前,两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组BPRS各项资料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精神障碍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产后精神障碍;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遂宁市民康医院收治的产后精神障碍产妇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994年制定的产后精神障碍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精神病史和家族史以及语言表达障碍产妇,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采用简单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7例。其中,心理护理组年龄19~33岁,平均年龄(28.5±3.6)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2例,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10例;常规护理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8.3±3.5)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10例,阴道分娩28例、剖宫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含:为产妇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温度和湿度适宜,光线柔和,严禁将危险物品放置在病房中,严格遵医用药,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心理护理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含:(1)主动、热情地接待产妇,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获得产妇的信任,针对产妇的病情要给予同情、理解,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对产妇当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为接下来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指导。(2)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明确自身定位,认同母亲角色。比如护理人员可以指导产妇如何正确喂奶,向其讲解一些婴儿护理技巧,教会产妇正确触摸婴儿,从肢体上与婴儿建立感情。同时,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多加赞美婴儿,提升产妇自豪感和成就感,让她们逐渐认同自身角色定位。(3)采取丰富的形式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让她们了解产后精神障碍的基础知识,掌握产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从而消除心中疑虑,敢于面对现实。(4)个性化心理干预。要根据导致患者产后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例如:针对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的患者或家属,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开导,要从社会需求和男女平等等方面予以疏导,从而逐渐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陈旧思想。
1.3 观察指标
患者在护理前和护理后应用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对产妇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选取18项内容中的情感交流障碍、焦虑、敌对性、猜疑、定向障碍五个指标,每项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精神障碍越明显[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产妇情感交流障碍、焦虑、敌对性、猜疑、定向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护理后,心理护理组情感交流障碍、焦虑、敌对性、猜疑、定向障碍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在提高,对于产妇来说其心理活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产后精神障碍是产妇的心理状况最主要的负面影响之一。对产妇而言,其在怀孕至分娩均需要经历非常强烈的精神体验,这属于一个心理应激过程,再加上产后各类激素迅速降低,从而引起一些内分泌障碍和比例失调,从而引发产妇出现精神障碍。对产后精神障碍患者而言,在积极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指的是应用心理学知识来改变产后精神障碍的认知,从而逐渐改变产妇生活方式和行为,从而帮助产妇在面临精神障碍治疗、护理、康复等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抉择,从而减轻或者消除导致精神障碍的危险影响,自愿配合治疗,从而逐渐改善产妇产后精神障碍症状[2]。
参考文献
[1]胡丽珍,陈彩平.产后患者精神障碍原因及心理干预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02):215-217.
[2]李道芬.产后精神障碍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06):67.
本文编辑:刘欣悦, http://www.100md.com(何晓勤)
【关键词】产后精神障碍;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遂宁市民康医院收治的产后精神障碍产妇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994年制定的产后精神障碍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精神病史和家族史以及语言表达障碍产妇,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采用简单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7例。其中,心理护理组年龄19~33岁,平均年龄(28.5±3.6)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2例,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10例;常规护理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8.3±3.5)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10例,阴道分娩28例、剖宫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含:为产妇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温度和湿度适宜,光线柔和,严禁将危险物品放置在病房中,严格遵医用药,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心理护理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含:(1)主动、热情地接待产妇,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获得产妇的信任,针对产妇的病情要给予同情、理解,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对产妇当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为接下来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指导。(2)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明确自身定位,认同母亲角色。比如护理人员可以指导产妇如何正确喂奶,向其讲解一些婴儿护理技巧,教会产妇正确触摸婴儿,从肢体上与婴儿建立感情。同时,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多加赞美婴儿,提升产妇自豪感和成就感,让她们逐渐认同自身角色定位。(3)采取丰富的形式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让她们了解产后精神障碍的基础知识,掌握产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从而消除心中疑虑,敢于面对现实。(4)个性化心理干预。要根据导致患者产后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例如:针对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的患者或家属,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开导,要从社会需求和男女平等等方面予以疏导,从而逐渐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陈旧思想。
1.3 观察指标
患者在护理前和护理后应用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对产妇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选取18项内容中的情感交流障碍、焦虑、敌对性、猜疑、定向障碍五个指标,每项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精神障碍越明显[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产妇情感交流障碍、焦虑、敌对性、猜疑、定向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护理后,心理护理组情感交流障碍、焦虑、敌对性、猜疑、定向障碍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在提高,对于产妇来说其心理活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产后精神障碍是产妇的心理状况最主要的负面影响之一。对产妇而言,其在怀孕至分娩均需要经历非常强烈的精神体验,这属于一个心理应激过程,再加上产后各类激素迅速降低,从而引起一些内分泌障碍和比例失调,从而引发产妇出现精神障碍。对产后精神障碍患者而言,在积极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指的是应用心理学知识来改变产后精神障碍的认知,从而逐渐改变产妇生活方式和行为,从而帮助产妇在面临精神障碍治疗、护理、康复等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抉择,从而减轻或者消除导致精神障碍的危险影响,自愿配合治疗,从而逐渐改善产妇产后精神障碍症状[2]。
参考文献
[1]胡丽珍,陈彩平.产后患者精神障碍原因及心理干预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02):215-217.
[2]李道芬.产后精神障碍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06):67.
本文编辑:刘欣悦, http://www.100md.com(何晓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