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8年第31期
编号:13268977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31期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同时为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心脏复苏后并发症。

    结果 40例心脏骤停患者中,28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成功率为70%;复苏成功后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和综合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可作为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1..02

    心脏骤停在医学上被称作猝死,指心脏射血突然停止,心音和动脉搏动消失,脑等重要器官出现严重缺氧缺血,造成生命终止。绝大多数患者会在4-6分钟之内出现不可逆转的脑伤害。假如呼唤患者没有任何回应,压迫眶上眶下均没有反应,表明患者已昏迷,再注意胸腹部没有起伏,触颈五动脉搏动,心前区无心跳可判为心脏骤停。及时实施心肺复苏与抢救可为患者赢得生机,不然持续数分钟之后即会死亡[1]。所以说,只有确保心肺复苏及时才能够奠定成功抢救的基础,避免加大患者死亡率。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做好综合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降低复苏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为探究心肺复苏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40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与护理案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6~70岁,平均(60.4±5.8)岁。其中脑血管意外17例、颅脑外伤1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肺栓塞1例、冠心病10例。

    1.2 方法

    心肺复苏步骤:(1)维持呼吸通畅。由于昏迷患者舌后移会阻碍气道,因此先保证患者气道顺畅。操作时一手放在额头,另一只手抬起后颈维护呼吸通畅。(2)口对口人工呼吸。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的前提条件之下,施救者一手捏鼻或闭唇深吸一口气迅速向患者口内吹气,之后放松口唇按照这样的步骤每五秒钟进行一次。(3)心肺复苏。胸外按压要迅速有力,放松彻底,频率需达到每分钟一百次的标准,深度控制为4~5 cm,从使保证按压与放松时间平衡;尽量避免按压中断,为保障按压工作持续运行,需轮换按压人员,轮换工作控制在五秒之内。在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要監测患者的病情,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提出进一步治疗护理的相关方案。

    心肺复苏护理干预方法为:(1)初级、高级心肺复苏护理。①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道阻塞气道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顺畅,行人工呼吸。高级人工气道会中断胸外按压,因此急救人员必须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的利弊得失。所以,可以先把人工气囊作为辅助,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争取提高氧饱和度到90%,能够减少插管伤害。但若气囊使用效果无法达到标准的话,必须及时实施气管插管,由呼吸机辅助。②科学确定给药途径。静脉通道接近心脏,提高操作一次成功率,确保药物快速起效。患者远端肢体血流慢,所以不宜选择远端肢体给药路径。静脉给药在输液器、针头连接处,后快速用生理盐水冲洗,保证药物可以快速进入身体循环;(2)心肺复苏后的护理干预。①加强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心脏骤停后患者会出现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原有疾病有所加重等情况,给患者的心肌细胞功能带来很大的压力,容易出现心律异常,所以必须做好对患者心脏复苏后的心电监护工作,并遵照医嘱使用抗心律异常的药物。另外血压波动会影响患者心脑功能恢复,所以必须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在使用血压调节药物时可以选用微量注射泵调控好滴注速度,将血压控制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以免给患者心脏带来负担。②呼吸道护理和预防肺感染护理。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无法迅速恢复良好,甚至还有可能发生再一次的呼吸停止,所以在心肺复苏之后的呼吸护理当中必须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保证呼吸道顺畅,清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当中的分泌物和痰液;及时更换吸痰管,所有操作都必须严格规范,遵循无菌操作流程,避免加重感染,同时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呼吸道与肺感染;加强呼吸功能监测力度,确保适度通气,控制好二氧化碳分压。③预防脑缺氧与脑水肿。脑复苏会直接影响心肺复苏最后成败,为避免心肺复苏后发生脑水肿和脑缺氧,减少对患者脑组织的伤害,需要做好头部降温,选用针对性降温方法将腋温控制在33~34℃,通过降低体温的方式,减少颅内压与脑代谢,预防和减轻脑水肿,但是在选用冰帽降温时,需观察患者头部皮肤变化,避免出现冻伤;降温的同时还需适当使用利尿剂,对患者实施脱水治疗,降低脑水肿,维护血压稳定。(④预防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是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是由肾小管急性坏死造成的,为减少对患者的肾部损伤,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确保静脉通道顺畅,遵循医嘱为患者补充热量、液体量,保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留置导尿管,记录出入量,假如患者每小时尿量低于30毫升的话,必须限制液体入量;记录患者尿液颜色、性状,同时监测好尿液指标,一旦发现指标异常升高和改变,必须立即告知医生;控制感染,特别是维护皮肤阴部口腔的清洁,以免发生感染加大患者的肾脏压力。⑤心理护理。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清醒之后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恐惧等消极情绪,担忧个人安全以及潜在的病情危险性,所以必须做好复苏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热情耐心的关心和照顾患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顾虑,引导患者的积极配合,改善预后[2]。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分析。

    2 结 果

    40例心脏骤停患者中,28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成功率为70%;复苏成功后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 论

    心脏骤停是急救当中最危急的病症,近些年来心脏骤停发生率有所上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已节育后恢复。在出现心脏骤停问题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患者循环骤然停止,造成呼吸停止[3-4]。因为脑细胞对缺血和缺氧有着高度敏感性,通常情况下4~6分钟就可出现不可逆转的脑损害,十分钟可能出现脑死亡。所以心脏骤停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改善机体循环。心肺复苏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时心肺复苏护理干预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复苏后的预后情况。心肺复苏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心肺复苏时护理干预与复苏后护理干预[5-6]。心肺复苏时的护理工作主要内容是要注重开放气道和合理确定给药途径这几项工作,而后者则是要防范复苏后的并发症,监测心率与血压,保证呼吸通道顺畅,预防肺感染、脑缺氧、脑水肿,防治肾衰竭,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及时挽救患者于危急之中,提高抢救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和综合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可作为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案。

    参考文献

    [1]彭清松.心脏骤停患者25例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26(5):154-155.

    [2]刘亚琴,田爱民,杨海英,等.心旆复苏的护理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6):427-428.

    [3]蒋 艳.心肺复苏指南在心脏骤停患者护理配合中的作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1(4):172-174.

    [4]吴 洁,侯 丽.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85-186.

    [5]朴丽莎,黄海燕.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35):4411-4413.

    [6]何红梅,张亚丽.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62):12173-12174.

    本文编辑:赵小龙, 百拇医药(胡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