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初产妇运用专业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妇产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盆底肌力恢复有积极效果,可以有效改善产妇既往的尿失禁症状,并可以预防产妇分娩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关键词】盆底肌;产后;护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5..0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上产妇分娩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主要病因是产妇盆底支持结构发生损伤或缺陷造成,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产后分娩后对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其盆底功能[1]。本次研究选取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有如下
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4.2±4.2)岁;观察组产妇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3.5±3.2)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8.9±3.2)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2)精神意识均正常。(3)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多胎妊娠产妇。(2)患急慢性传染病产妇。(3)妊娠综合症的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分娩后康复训练,并对其进行常规护理措施[2]。
观察組:在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并在其在分娩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评估产妇的阴道收缩压和盆底肌力,结合产妇的禁忌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2)盆底肌锻炼措施:对产妇进行提肛锻炼,每次时间>3 s,后逐渐放松,每次锻炼时间在15~30 min内,锻炼频率为2~3次/d。(3)结合产妇的实际康复效果制定个性化的电刺激方案,对产妇肌肉神经进行电刺激,使其得到有效激发。
1.3 疗效判定指标
盆底肌肉张力测试:两组产妇分娩3月后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测试,总共分为5级,康复效果和等级高低成正比,等级越高证明产妇恢复效果越好。
盆腔器官脱垂情况:通过POP-Q评分标准进行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的评定。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产妇康复后的性生活满意度及尿失禁情况进行调查[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3月后盆底肌力评级情况
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产后随访情况
观察组产妇产后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经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是产妇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对盆底肌肉功能造成损伤导致盆底肌力下降,致使产妇出现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症状[4]。女性骨盆的生理构造相对复杂,主要组成部分为多层密封的筋膜和肌肉,这期间还贯穿阴道和尿道等。而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和神经则是盆底支撑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维持直肠,膀胱和子宫等脏器移植保持在正常位置。但产妇在整个妊娠期间其子宫质量会呈进行性增加状态,所处位置也会逐渐呈垂直状态。这种情况下就会致使盆底支撑系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产妇在分娩后的康复期没有进行对盆底支撑肌群的恢复训练,就可有一定可能造成产妇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情况。就现阶段而言,对产妇分娩过后进行盆底肌群恢复的训练手段有很多种,例如阴道哑铃,电刺激或Kegel盆底肌训练等等,但因产妇的个体情况不同,故盆底康复方案应因人而异。
本研究选取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初产妇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分娩后康复训练,并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初产妇则在进行常规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专业的康复训练。比对两组产后的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孕妇产后进行护理干预对盆底肌力恢复有积极效果,可以有效改善产妇既往的尿失禁症状,并可以预防产妇分娩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综上所述,孕产妇在分娩后的康复期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对盆底肌恢复有积极效果,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谭 芸,孔 琳,龙俊青,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顺产产妇盆底肌康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1):81-82.
[2]高清娥,王起越.孕期宣教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1976-1977.
[3]石丽琼,何 燕,程晓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2):307.
[4]谭惠琴.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调查分析[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12(12):47.
[5]刘湘晖,杜 丹,黄淑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6):613-615.
本文编辑:刘欣悦, http://www.100md.com(蒋雪玲)
【关键词】盆底肌;产后;护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5..0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上产妇分娩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主要病因是产妇盆底支持结构发生损伤或缺陷造成,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产后分娩后对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其盆底功能[1]。本次研究选取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有如下
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4.2±4.2)岁;观察组产妇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3.5±3.2)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8.9±3.2)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2)精神意识均正常。(3)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多胎妊娠产妇。(2)患急慢性传染病产妇。(3)妊娠综合症的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分娩后康复训练,并对其进行常规护理措施[2]。
观察組:在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并在其在分娩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评估产妇的阴道收缩压和盆底肌力,结合产妇的禁忌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2)盆底肌锻炼措施:对产妇进行提肛锻炼,每次时间>3 s,后逐渐放松,每次锻炼时间在15~30 min内,锻炼频率为2~3次/d。(3)结合产妇的实际康复效果制定个性化的电刺激方案,对产妇肌肉神经进行电刺激,使其得到有效激发。
1.3 疗效判定指标
盆底肌肉张力测试:两组产妇分娩3月后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测试,总共分为5级,康复效果和等级高低成正比,等级越高证明产妇恢复效果越好。
盆腔器官脱垂情况:通过POP-Q评分标准进行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的评定。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产妇康复后的性生活满意度及尿失禁情况进行调查[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3月后盆底肌力评级情况
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产后随访情况
观察组产妇产后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经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是产妇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对盆底肌肉功能造成损伤导致盆底肌力下降,致使产妇出现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症状[4]。女性骨盆的生理构造相对复杂,主要组成部分为多层密封的筋膜和肌肉,这期间还贯穿阴道和尿道等。而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和神经则是盆底支撑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维持直肠,膀胱和子宫等脏器移植保持在正常位置。但产妇在整个妊娠期间其子宫质量会呈进行性增加状态,所处位置也会逐渐呈垂直状态。这种情况下就会致使盆底支撑系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产妇在分娩后的康复期没有进行对盆底支撑肌群的恢复训练,就可有一定可能造成产妇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情况。就现阶段而言,对产妇分娩过后进行盆底肌群恢复的训练手段有很多种,例如阴道哑铃,电刺激或Kegel盆底肌训练等等,但因产妇的个体情况不同,故盆底康复方案应因人而异。
本研究选取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初产妇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分娩后康复训练,并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初产妇则在进行常规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专业的康复训练。比对两组产后的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孕妇产后进行护理干预对盆底肌力恢复有积极效果,可以有效改善产妇既往的尿失禁症状,并可以预防产妇分娩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综上所述,孕产妇在分娩后的康复期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对盆底肌恢复有积极效果,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谭 芸,孔 琳,龙俊青,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顺产产妇盆底肌康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1):81-82.
[2]高清娥,王起越.孕期宣教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1976-1977.
[3]石丽琼,何 燕,程晓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2):307.
[4]谭惠琴.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调查分析[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12(12):47.
[5]刘湘晖,杜 丹,黄淑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6):613-615.
本文编辑:刘欣悦, http://www.100md.com(蒋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