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346529
语言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桥梁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2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9期
     【摘要】目的 语言既能致病,又能防病。医务人员的语言不仅仅体现出其自身素质,更是体现出了医德,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语言进行分析,以此分析出语言在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之间的重要性。结果 语言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之间的桥梁,通过有效的语言沟通不仅增加了与患者之间的感情,更降低了医护纠纷的发生。结论 艺术性的语言沟通,不仅可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和家属的距离,化解医患护患之间的矛盾,还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键词】医护人员;患者;语言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9..01

    语言沟通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沟通两种。医护人员与患者主要以口头语言为主。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沟通活动。医护人员应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强调吐字清楚、用词得当、语言规范,同时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注重语言沟通的艺术性。医护人员以真心诚意的态度,加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态度谦和,语言文雅,使患者感到亲切感。医护人员应慎重选择语言,切不可伤害患者的尊严,更不能侮辱患者的人格,一定要避免使用任何刺激性语言伤害患者。医护人员的语言不仅

    体现出了个人修养,更时与患者生命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

    1 伤害性语言可加重疾病

    伤害性语言对他人可产生刺激感,扰乱了身体正常的生理平衡状态,若这种现象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或较为严重,可加重病情发展。

    在医护工作中,应该避免那些直接刺激性语言,如训斥、指责、讥讽、威胁等。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安全,有的病情一定要保密。还有医护人员不可在患者面前窃窃私语,患者可望知道自己的病情,总是默默地观察医护人员的言谈,而且总与自己联系起来,往往造成误会,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或严重的后果。如行动不便的患者在护士操作过程中没有给予配合,因护士工作量比较大,因此训斥了患者,在操作结束后患者出现昏迷状态。再或者各别患者对手术有恐惧感,因此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手术后我的病能痊愈吗、手术有危险吗等,医生面无表情的说任何疾病、手术都有风险,即使简单的阑尾手术也会死人,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抗拒手术治疗。

    2 美好性语言可治病

    2.1 鼓励性语言

    在医院里,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患者是较为被动的,通常是医生问,患者回答,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美好的语言可获取患者的好感,在自述病情时也会毫不保留,优美的语言不仅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更是体现了医护人员的素质。患者因受到疾病的折磨,心理变得比较脆弱,此时急需他人的安慰鼓励,医务人员在沟通过程中使用鼓

    励性的语言可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利于疾病的康复。

    鼓励性的语言对于患者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安慰,更是心理支持。如车祸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下半身有麻木感,且活动困难,疑为瘫痪,因此为生活失去了希望,且心理情绪起伏极大,此时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宽慰,鼓励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并告知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加康复会最大程度的恢复,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安慰性语言

    安慰性语言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此外也会使患者感到温暖。如在查房的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询问外可以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或者在患者刚入院时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做剪短的自我介绍,并带领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当患者因受到疾病的折磨而产生不适感时护士应给予安慰,并陪伴在患者身边。

    3 与患者沟通时需要注意的技巧

    通过沟通医务人员可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等资料,在实际临床中并不是所有的护士都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除了与操作技术有关之外,与沟通能力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3.1 语言的沟通技巧

    护士应引导患者进行沟通,患者认为自己的病痛是很突出的,而站在护士的角度来说这种病痛则是很常见的,但是在与患者沟通中护士不能将其体现出来,应存在同情心,若护士没有同情心只会使病人感受到冷漠,从而不愿意与护士交流。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应掌握谈话技巧,不可一味的询问病情,应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护士要控制好沟通的度,以免引发患者的反感。另外在沟通过程中护士应拉近与患者的关系,语气应亲切,避免说话声音过高,当音量过大时会被患者认为为不满。

    3.2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目光的接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目光可以传递出情感,但是目光接触的时间不宜太长,此外护士也不要回避患者的目光,以免引发患者不必要的猜疑。

    总之,语言既能致病,又能防病。在医护工作中,医护人员不仅要注意语言美,而且还要考虑与患者语言沟通中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懂得语言的巨大作用,把医护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谭 葛,谭丹雪,何 霞,高杨清.护患沟通对改善肿瘤患者焦虑心理的效果评价[J].临床和实践医学杂志,2008,(09).

    [2]冯军强.某综合医院医患沟通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引导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06).

    [3]王 艳.对临床护士阻断沟通的行为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7,(35).

    本文编辑:刘欣悦, http://www.100md.com(尕藏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