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344204
动脉粥样硬化中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11期
     2.2 抗炎作用

    近幾年,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AS[8]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是炎症的起始步骤,并由炎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因子介导。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IFN-α)是两种重要的炎性因子,能诱导其他细胞因子等的合成,与AS形成相关。

    王创畅等[9]研究发现双黄连、丹参多酚酸盐均能通过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下调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临床研究[10]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服用通心络复方4周后,其血清中的超敏CRP、TNF-α水平较前显著降低,证明通心络可抑制炎症反应。李世林等[11]实验室研究发现,用牡丹皮干预由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模型和耳肿胀模型,能明显缓解小鼠耳廓肿胀,同时能抑制毛细血管扩张,缓解渗出性水肿为主的早期炎症反应。以上研究都表明不同中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炎性反应贯穿在AS发生发展整个过程中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