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分析
【摘要】目的 对于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表现和鉴定判断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3月~12月我们医院内科收治的单发肺部炎性假瘤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经过了手术病理或者活检证实为肺部炎性假瘤,采用Simz公司16排螺旋CT,所有研究对象都有针对性的首先经过常规的胸部CT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mm,病灶区高分辨率扫描,层厚2 mm,层距2 mm,用骨算法进行重建,针对研究对象的病变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患者的病灶部位最常发生在患者的肺野外带,大多数都呈现为圆形或者是类圆形。CT在表现方面有多种情况,在边缘处可以很清晰的见到粗长毛刺或者“桃尖征”、“平直征”等,也有十分典型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对单发肺部炎性假瘤患者展开CT影像学检查,在表现方面多种多样,在表现上有一定程度鉴别意义的包括刀切征、平直征及桃尖征等,在具体的临床诊断环节,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的病史情况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来做出合理的判断。
【关键词】单发肺部炎性假瘤;CT影像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8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3..01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单发肺部炎性假瘤是一种十分典型的肺内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多种细胞进行有效聚集组成,并由此造成的一种合并纤维化肺内肉芽肿性病变。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CT表现缺乏相对应的特异性,所以在临床诊断中误诊率比较高,和肿瘤、结核等相关疾病的鉴别和诊断,无法有效弄清,诊断上比较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选取我们医院内科收治的21例单发肺部炎性假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的对于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表现和鉴定判断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在把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12月我们医院内科收治的单发肺部炎性假瘤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1~76岁,平均(43±18.8)岁,病程8天~6年,通过相对应的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2~4周症状或病灶没有十分典型的变化。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经过了手术病理或者活检证实为肺部炎性假瘤,采用Simz公司16排螺旋CT,所有研究对象都有针对性的首先经过常规的胸部CT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mm,病灶区高分辨率扫描,层厚2 mm,层距2 mm,用骨算法进
行重建,针对研究对象的病变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研究。
2 结 果
经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其病灶部位最常发生在患者的肺野外带,大多数都呈现为圆形或者是类圆形。CT在表现方面有多种情况,在边缘处可以很清晰的见到粗长毛刺或者“桃尖征”、“平直征”等,也有十分典型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有12例患者是病灶呈分叶状,有9例患者呈“脐凹征”改变。在所有患者的增强扫描过程中,有10例患者明显均勻且持续强化,有11例患者轻度强化,周边均匀强化比中心区域更加显著。
3 讨 论
PIPT从根本上来讲,属于一种增生性炎症,在具体的增生组织周围构成比较明显的肿瘤样团块,在这种情况下也被称之为炎性假瘤。在临床诊断中,经过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其根据是CT检查等,使得影像学诊断有越来越高的正确率。单发肺炎性假瘤病灶包膜黏连、牵拉,致肿块边缘一尖角状突起,形似“桃尖”,这是良性肿瘤所特有的,有着比较显著的诊断价值。具体的鉴别诊断内容主要包括:①炎性假瘤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对应的疾病鉴别,主要表现为:结核球:经常高发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边缘部位比较清楚,有着比较高的密集度,通常情况下呈现出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或小空洞,在病灶的周围更多卫星病灶,在增强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呈现出不强化或者轻度强化的特征,通常情况下有胸膜增厚的问题,以及伴胸腔积液。②周围型肺癌:大多数情况都呈现出分叶状,也可以见到比较清晰的胸膜凹陷,并且大多数都是局限性的,与胸膜宽基底,边缘部位通常有细短的毛刺,增强CT扫描强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快进快出的状态。而单发炎性假瘤分叶、细短毛刺是比较常见的,当临近胸膜出现明显增厚的时候,胸膜外脂肪间隙不会受到侵犯,对于该病的鉴别和诊断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和指导作用。③球形肺炎:肿块中央有着比较高的密度,边缘逐步变淡,呈现出十分典型的晕样状态,周围肺纹进一步增多增粗,在临床表现上有起病特别急、变化特别快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针对单发肺部炎性假瘤患者而言,进行相对应的CT影像学检查在表现方面多种多样,在表现上有一定程度鉴别意义的包括刀切征、平直征及桃尖征等,在具体的临床诊断环节,要有针对性的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的病史情况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来做出最科学合理的判断。这种方法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操乐杰,李润生,翟志敏,等.肺炎性假瘤及球形肺结核细胞增殖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11(5):355-357.
[2]刘文军,陈加源,姜 萍,颜文贤.肺炎性假瘤21例临床及CT征象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7(5):65-67.
[3]郭启勇,冯晓源,白人驹,等.实用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98-499.
[4]刘建国.肺部炎性假瘤60例HRCT征象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6,10(28):6979.
本文编辑:刘欣悦, 百拇医药(崔建军)
【关键词】单发肺部炎性假瘤;CT影像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8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3..01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单发肺部炎性假瘤是一种十分典型的肺内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多种细胞进行有效聚集组成,并由此造成的一种合并纤维化肺内肉芽肿性病变。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CT表现缺乏相对应的特异性,所以在临床诊断中误诊率比较高,和肿瘤、结核等相关疾病的鉴别和诊断,无法有效弄清,诊断上比较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选取我们医院内科收治的21例单发肺部炎性假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的对于单发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表现和鉴定判断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在把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12月我们医院内科收治的单发肺部炎性假瘤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1~76岁,平均(43±18.8)岁,病程8天~6年,通过相对应的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2~4周症状或病灶没有十分典型的变化。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经过了手术病理或者活检证实为肺部炎性假瘤,采用Simz公司16排螺旋CT,所有研究对象都有针对性的首先经过常规的胸部CT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mm,病灶区高分辨率扫描,层厚2 mm,层距2 mm,用骨算法进
行重建,针对研究对象的病变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研究。
2 结 果
经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其病灶部位最常发生在患者的肺野外带,大多数都呈现为圆形或者是类圆形。CT在表现方面有多种情况,在边缘处可以很清晰的见到粗长毛刺或者“桃尖征”、“平直征”等,也有十分典型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有12例患者是病灶呈分叶状,有9例患者呈“脐凹征”改变。在所有患者的增强扫描过程中,有10例患者明显均勻且持续强化,有11例患者轻度强化,周边均匀强化比中心区域更加显著。
3 讨 论
PIPT从根本上来讲,属于一种增生性炎症,在具体的增生组织周围构成比较明显的肿瘤样团块,在这种情况下也被称之为炎性假瘤。在临床诊断中,经过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其根据是CT检查等,使得影像学诊断有越来越高的正确率。单发肺炎性假瘤病灶包膜黏连、牵拉,致肿块边缘一尖角状突起,形似“桃尖”,这是良性肿瘤所特有的,有着比较显著的诊断价值。具体的鉴别诊断内容主要包括:①炎性假瘤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对应的疾病鉴别,主要表现为:结核球:经常高发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边缘部位比较清楚,有着比较高的密集度,通常情况下呈现出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或小空洞,在病灶的周围更多卫星病灶,在增强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呈现出不强化或者轻度强化的特征,通常情况下有胸膜增厚的问题,以及伴胸腔积液。②周围型肺癌:大多数情况都呈现出分叶状,也可以见到比较清晰的胸膜凹陷,并且大多数都是局限性的,与胸膜宽基底,边缘部位通常有细短的毛刺,增强CT扫描强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快进快出的状态。而单发炎性假瘤分叶、细短毛刺是比较常见的,当临近胸膜出现明显增厚的时候,胸膜外脂肪间隙不会受到侵犯,对于该病的鉴别和诊断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和指导作用。③球形肺炎:肿块中央有着比较高的密度,边缘逐步变淡,呈现出十分典型的晕样状态,周围肺纹进一步增多增粗,在临床表现上有起病特别急、变化特别快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针对单发肺部炎性假瘤患者而言,进行相对应的CT影像学检查在表现方面多种多样,在表现上有一定程度鉴别意义的包括刀切征、平直征及桃尖征等,在具体的临床诊断环节,要有针对性的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的病史情况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来做出最科学合理的判断。这种方法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操乐杰,李润生,翟志敏,等.肺炎性假瘤及球形肺结核细胞增殖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11(5):355-357.
[2]刘文军,陈加源,姜 萍,颜文贤.肺炎性假瘤21例临床及CT征象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7(5):65-67.
[3]郭启勇,冯晓源,白人驹,等.实用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98-499.
[4]刘建国.肺部炎性假瘤60例HRCT征象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6,10(28):6979.
本文编辑:刘欣悦, 百拇医药(崔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