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9年第15期
编号:13375892
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早搏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2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15期
     现代医家认为心悸的病机属本虚标实,虚者乃各种因素所致的气血阴阳亏损或失调使心失所养,实者乃气滞、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因素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发为心悸、怔忡。邓铁涛教授多年实践发现心悸病以血瘀证最为多见,其次是气虚、痰瘀互阻、阴虚证[9]。周亚滨教授因为心脾两虚是主要病因,着重顾护心脾,兼治他脏[10]。顾宁教授认为室性早搏以气阴两虚为基础,气滞、痰热、血瘀为标[11]。刘渡舟教授发现心阳虚型心悸兼有烦躁、手足厥冷的表现,认为此属心肾两虚,治以心肾同温[12]。华明珍教授认为心悸本虚中以肾虚为主,标实中以血瘀为要,善用补肾活血法[13]。

    3 治疗方案的选择

    3.1 西医的药物治疗

    由于室性早搏的危险程度不同,因此是否需要药物干预应取决于患者的不同情况。对于临床症状不重、无心脏结构改变、射血分数正常的功能性室性早搏,不常规推荐药物治疗。应首先健康宣教,告知室性早搏的良性特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器质性室性早搏也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谨慎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且其治疗目的并不主要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而是预防进一步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1]。2016年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指出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