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营养泵应用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营养泵的应用效果与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1日~2019年2月28日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液相同。观察组35例,通过肠内营养泵输注营养液;对照组35例,用注射器推注营养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Hb、ALB、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72%(9/35),显著低于对照组51.41%(1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采用营养泵输注营养液的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其免疫力,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营养泵;肠内营养;临床护理;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5..02
脑卒中多发于老年群体,疾病本身会造成高创伤、高代谢,加之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消化能力较差,脑血管意外引起脑组织损伤和其它并发症造成胃肠道功能障碍以及代谢紊乱[1],这些问题都增加了营养支持治疗的难度。鼻饲肠内营养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分次手工注入营养液;二是使用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本研究比较了以上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方式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了临床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70例脑卒中患者全部选自2018年2月1日~2019年2月28日,经过头颅CT检查、MR检查予以明确确诊,患者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2]。对照组35例,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2.54±1.76)岁;12例脑梗塞、9例脑栓塞、14例脑出血保守治疗。观察组35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1.84±1.52)岁;12例脑梗塞、11例脑栓塞、12例脑出血保守治疗。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留置胃管,观察组通过营养泵持续24h泵入肠内营养液,初始泵入速度为40~60 ml/h,根据患者的胃残余量适当调整泵注速度,但不能超过80~100 ml/h。对照组每隔2 h使用50 mL规格的注射器缓慢的推注肠内营养液,剂量150~200 mL。所有患者的肠内营养液相同,温度37~41℃,1000~15000 mL。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将床头略抬高30°~45°。
1.3 观察评定标准
①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外肘静脉血,检测Hb、ALB两项营养指标与IgG、IgA、IgM三项免疫功能指标。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胃潴留、反流、便秘、误吸、应激性溃疡、腹泻、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ALB和IgG、IgA、IgM等指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72%、5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 论
3.1 胃管护理
鼻饲前仔细清洗、消毒双手,回抽胃液,保证没有胃潴留,然后用20 mL的温水冲洗胃管内的残渣。为避免蛋白食物凝固,鼻饲前应先加热;鼻饲药物时需要将其碾碎。
3.2 鼻饲液的选择
选择维生素、蛋白质、熱量丰富、低脂的流质肠内营养液,考虑到患者病理生理的紊乱,应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量[3],以免加重脑水肿症状。鼻饲营养液的温度以37~41℃为宜,以免太凉导致胃痉挛,太烫损伤胃肠黏膜。
综上所述:脑卒患者通常表现为营养不良、高代谢、负氮平衡,很容易引起水、酸碱、电解质的失调,最终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提高不致残率、感染率与致死率。肠内营养除了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之外,还能缓解溃疡、中和胃酸、维持负氮和正氮平衡、中和胃酸、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营养泵在脑卒中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 丹.肠内泵营养联合中医早期护理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8):142-144.
[2] 马 晨,李 力,李 雯,等.基于喂养泵的持续性与间断性肠内喂养对脑卒中患者营养达标率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7,25(3):153-158.
[3] 陈晓红,戴妙霞,何 婷,等.不同胃肠营养支持方式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1):38-39.
本文编辑:吴 卫, 百拇医药(彭嫦枝)
【关键词】脑卒中;营养泵;肠内营养;临床护理;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5..02
脑卒中多发于老年群体,疾病本身会造成高创伤、高代谢,加之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消化能力较差,脑血管意外引起脑组织损伤和其它并发症造成胃肠道功能障碍以及代谢紊乱[1],这些问题都增加了营养支持治疗的难度。鼻饲肠内营养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分次手工注入营养液;二是使用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本研究比较了以上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方式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了临床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70例脑卒中患者全部选自2018年2月1日~2019年2月28日,经过头颅CT检查、MR检查予以明确确诊,患者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2]。对照组35例,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2.54±1.76)岁;12例脑梗塞、9例脑栓塞、14例脑出血保守治疗。观察组35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1.84±1.52)岁;12例脑梗塞、11例脑栓塞、12例脑出血保守治疗。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留置胃管,观察组通过营养泵持续24h泵入肠内营养液,初始泵入速度为40~60 ml/h,根据患者的胃残余量适当调整泵注速度,但不能超过80~100 ml/h。对照组每隔2 h使用50 mL规格的注射器缓慢的推注肠内营养液,剂量150~200 mL。所有患者的肠内营养液相同,温度37~41℃,1000~15000 mL。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将床头略抬高30°~45°。
1.3 观察评定标准
①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外肘静脉血,检测Hb、ALB两项营养指标与IgG、IgA、IgM三项免疫功能指标。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胃潴留、反流、便秘、误吸、应激性溃疡、腹泻、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ALB和IgG、IgA、IgM等指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72%、5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 论
3.1 胃管护理
鼻饲前仔细清洗、消毒双手,回抽胃液,保证没有胃潴留,然后用20 mL的温水冲洗胃管内的残渣。为避免蛋白食物凝固,鼻饲前应先加热;鼻饲药物时需要将其碾碎。
3.2 鼻饲液的选择
选择维生素、蛋白质、熱量丰富、低脂的流质肠内营养液,考虑到患者病理生理的紊乱,应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量[3],以免加重脑水肿症状。鼻饲营养液的温度以37~41℃为宜,以免太凉导致胃痉挛,太烫损伤胃肠黏膜。
综上所述:脑卒患者通常表现为营养不良、高代谢、负氮平衡,很容易引起水、酸碱、电解质的失调,最终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提高不致残率、感染率与致死率。肠内营养除了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之外,还能缓解溃疡、中和胃酸、维持负氮和正氮平衡、中和胃酸、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营养泵在脑卒中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 丹.肠内泵营养联合中医早期护理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8):142-144.
[2] 马 晨,李 力,李 雯,等.基于喂养泵的持续性与间断性肠内喂养对脑卒中患者营养达标率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7,25(3):153-158.
[3] 陈晓红,戴妙霞,何 婷,等.不同胃肠营养支持方式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1):38-39.
本文编辑:吴 卫, 百拇医药(彭嫦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