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论室性早搏
【摘要】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正常人与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因此,如何防治室性早搏,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引起广泛重视。本文通过从中医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论角度来探讨室性早搏易发体质类型,从而进行有效预防。【关键词】中医体质;生理学基础;室性早搏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3..02
室性早搏又名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健康人、亚健康人与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早搏,且非心脏病人群发生室早的几率与年龄成正比。室早临床症状主要有心悸、胸闷痛、乏力、晕厥等,严重者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防治室性早搏,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引起广泛重视。诱发室性早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均可使心肌受到刺激而发生室性早搏;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前常先有室性早搏;精神不安、吸烟饮酒等也可诱发室性早搏。室早常见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临床通过符合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结合患者的症状可以对室早患者做出一个基本的诊断。
室性早搏的机制从中医理论方面来探讨的话,或许可以用体质学说来解释。
那么何为体质?关于体质,要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