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9年第33期
编号:13439621
加味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型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2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33期
     【摘要】目的 探究加味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型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拉西地平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味镇肝熄风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血压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降压总有效率71.11%,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加味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所以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味镇肝熄风汤;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3..01

    通过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中不能够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形成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和环境因素[1]。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在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能够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出现结构性的改变的一种疾病。目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通过降低患者心血管的死亡和病残的总体危险程度。本文通过分析两种药物治疗来探究加味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型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0~69岁,平均(52.45±3.12)岁;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45~75岁,平均(56.23±4.32)岁。对比两组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拉西地平(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426)治疗,每日一次,一次4毫克,口服食用,饭前饭后均可。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味镇肝熄风汤治疗,镇肝熄风汤组成:怀牛膝(30 g)、丹参(30 g)、代赭石(30 g)、生龙骨(15 g)、生牡蛎(15 g)、生龟板(15 g)、白芍(15 g)、玄参(15 g)、天冬(15 g)、赤芍(15 g)、川楝子(6 g)、红花(10 g)、地龙(10 g)。磨取铁锈浓水,以之煎药;若大便不实者去赭石,加莲子去心三钱;若畏凉者,以熟地易生地[2]。按照上述药方进行煎服,一日一剂。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四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血压降压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

    2 结 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降压总有效率71.11%,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中的阴虚阳亢型在中医中较为常见,患者主要表现的症状为:眩晕耳鸣、腰肌酸软、五心烦热、肩剑、头重脚轻、口燥咽干、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数等[3]。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中包括年龄、缺乏体力活动等,所以该疾病的高发群体主要为老年人群体。目前,在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西药因其具有起效快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其副作用较大,老年人长期服用会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使后期的治疗效果逐渐下降。我国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是调理人体内的肝肾阴亏、达到滋阴潜阳、镇肝熄风的作用。本文中采用的加味镇肝熄风汤在临床上主治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目胀耳鸣、心悸、多梦失眠、脉弦硬而长等症状,其中的大部分药材均具有斂肾补肾和活血化瘀的功效,所以采用加味镇肝熄风汤能够具有的降压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采用加味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所以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永正.加味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型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45(29):119-120.

    [2] 罗丽卿.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16,71(12):145-146.

    [3] 杨军昌.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之阴虚阳亢证临床疗效观察[J].人人健康,2016,23(14):634-635.

    本文编辑:李 豆, 百拇医药(吴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