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组病例数均37例。常规护理组患者行一般护理,预见性护理组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于护理干预后调查2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结果 在危险行为发生率上,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依次为10.81%、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预见性护理;危险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5..01
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心理、意识障碍,常会出现直接伤害他人身体或破坏其他物体的危险行为,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危险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排除合并癫痫疾病者、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者及不能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患者一般病历资料分布:性别:男38例,女36例;年龄17~65岁,平均(30.45±3.24)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5.15±0.31)个月。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数,74例患者被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组病例数均37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上述一般病历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37例患者行一般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护、床旁护理等。预见性护理组37例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即除常规护理措施外还实施如下护理措施:(1)情绪管理。通过情绪管理方法中隐喻的手法和情绪疏导的方式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状况,协助患者建立安全感,在促进患者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帮助患者认识、觉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升患者的情感理解、情感传达和移情能力,并学会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1]。(2)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于患者容易发生危险行为的高发阶段,适当增加看护人员数量及巡视次数,密切监测患者心理、行为的变化。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在患者发生危险行为之前加强警惕,沉着冷静,将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及时隔离,以预防危险行为的发生。(3)完善病房及活动区布局。于病房及活动区内加强安全管理,适当增加床位间距离,并保持病房内安静,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情绪的刺激。同时,严格加强危险品的管理,严禁患者携带危险物品[2]。
1.3 观察指标
于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调查并统计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包括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突然出走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中文版SPSS 20.0软件予以2组患者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统计数据均为计数数据,表示形式为(n/%)百分率形式,数据间的对比处理用x2检验,P<0.05提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可以看出,在危险行为发生率上,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依次为10.81%、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预见性护理是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发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在危险行为发生前将其扼制,以降低危害的护理模式[3]。本研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行一般护理,预见性护理组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護理干预后在危险行为发生率上,预见性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金平.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9):94.
[2] 邱国亮,谢仲英,程国强,杨 婕,戴小玲,江锦萍.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9):1241-1242.
[3] 孙晶静.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208., http://www.100md.com(王小露 张旭)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预见性护理;危险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5..01
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心理、意识障碍,常会出现直接伤害他人身体或破坏其他物体的危险行为,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危险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排除合并癫痫疾病者、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者及不能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患者一般病历资料分布:性别:男38例,女36例;年龄17~65岁,平均(30.45±3.24)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5.15±0.31)个月。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数,74例患者被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组病例数均37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上述一般病历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37例患者行一般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护、床旁护理等。预见性护理组37例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即除常规护理措施外还实施如下护理措施:(1)情绪管理。通过情绪管理方法中隐喻的手法和情绪疏导的方式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状况,协助患者建立安全感,在促进患者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帮助患者认识、觉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升患者的情感理解、情感传达和移情能力,并学会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1]。(2)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于患者容易发生危险行为的高发阶段,适当增加看护人员数量及巡视次数,密切监测患者心理、行为的变化。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在患者发生危险行为之前加强警惕,沉着冷静,将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及时隔离,以预防危险行为的发生。(3)完善病房及活动区布局。于病房及活动区内加强安全管理,适当增加床位间距离,并保持病房内安静,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情绪的刺激。同时,严格加强危险品的管理,严禁患者携带危险物品[2]。
1.3 观察指标
于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调查并统计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包括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突然出走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中文版SPSS 20.0软件予以2组患者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统计数据均为计数数据,表示形式为(n/%)百分率形式,数据间的对比处理用x2检验,P<0.05提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可以看出,在危险行为发生率上,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依次为10.81%、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预见性护理是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发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在危险行为发生前将其扼制,以降低危害的护理模式[3]。本研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行一般护理,预见性护理组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護理干预后在危险行为发生率上,预见性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金平.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9):94.
[2] 邱国亮,谢仲英,程国强,杨 婕,戴小玲,江锦萍.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9):1241-1242.
[3] 孙晶静.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208., http://www.100md.com(王小露 张旭)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