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T > 疼痛
编号:13477650
温针灸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症状及患者QOL评分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2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5
     【摘要】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症状及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科进行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9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5)与研究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经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VAS水平峰值、VAS水平谷值、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食欲、精神及体力、睡眠、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温针灸治疗用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5..02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所谓下背痛是指臀部,下背,以及腰骶处有疼痛的感觉,而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是指患者的腰部,腰骶处,骶髂处以及臀部伴有下肢疼痛的一种病症[1]。目前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温针灸为主,该治疗方法具有治疗速度快,身体机能恢复迅速等多种优势,但是目前对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采用了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讨温针灸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症状及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科进行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9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8~50)岁,平均(39.12±1.44)岁。研究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27~51)岁,平均(39.14±1.9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首先让患者呈仰卧位并对穴位以及所用器具进行常规的消毒工作。选取1.5寸30号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主要对患者的足太阳、督脉经穴,手三里,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进行施針,在施针时遵循平补平泻的手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针刺结束之后将一支药艾条分为5~6段置于艾灸盒内点燃,并放在患者的腰背部位进行施灸,以患者自觉温热为宜,适时调整部位和艾条热度。要求患者治疗四个周且每周5次治疗,每天1次[2]。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分,并记录患者的疼痛VAS水平峰值、VAS水平谷值、以及止痛药物的使用次数情况,分值越低,疼痛越轻[3]。(2)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对两组的生存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分析。QOL评分量表包括食欲、精神及体力、睡眠、疼痛、家庭理解5项,总分70分,评估数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比较

    研究组患者VAS水平峰值、VAS水平谷值、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QOL评分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食欲、精神及体力、睡眠、疼痛、家庭理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疾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患者在患病之后腰部的疼痛感最为强烈,患者的肌肉力量逐渐下降,致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受到限制,严重的会使其生活能力显著下降并且无法正常参与社会活动,这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5-6]。近些年,随着中医针灸技术的不断发展,温针灸治疗被逐渐应用到了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治疗之中。该治疗方法通过对足太阳,督脉经穴等穴位进行施针治疗,刺激相关穴位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VAS水平峰值、VAS水平谷值、止痛药物使用次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将温针灸治疗用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治疗中,明显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患者对止痛药物的服用次数明显减少,这不但使患者节省了大量的治疗花费,也降低了止痛药不良副作用的发生几率。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来说,温针灸治疗与常规的治疗方法相比,更有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对于患者尽快回归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将温针灸治疗用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治疗中,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 茎,曾永蕾,等.艾灸“肺俞”“心俞”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髓样分化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基酸特异性蛋白酶-3表达水平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6,41(5):429-434.

    [2] 蔡国伟,李 佳,李 静.温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和核转录因子-κB蛋白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7,v.42(05):397-401.

    [3] 潘明柱,荣 兵,等.温经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Wnt-3α,β-catenin及BMP-2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2(24):175-179.

    [4] 岳 萍.温针灸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关节功能及疼痛症状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8,36(10):193-195.

    [5] 陈桂珠,周松晶,等.温针灸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患者症状改善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01):219-222+227.

    [6] 镇方勇.痹愈汤合温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及疼痛症状的影响研究[J].四川中医,2019,37(01):148-150.

    作者简介:胡旭光(1970年-),男,本科,四川泸县人,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颈肩腰腿痛、骨折脱位、运动创伤、各种关节炎、中风偏瘫、面瘫、脊髓与神经损伤的诊治与康复。, http://www.100md.com(胡旭光 王伟 杨翰 刘霜 黄林)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T >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