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上半月》 > 20156
编号:13641651
越看越馋越有味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日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56
     品味有两个阶段:先看馋,后慢嚼。但时下总省略初级阶段,急匆匆下筷大嚼,美食之色之香弃而不见了,与猪八戒吃人参果有何异哉?糟蹋了美味。

    看,不仅可以评判大厨的手艺高下,还可以看出味道来。比如红烧肚裆,必须熬得金红亮泽,汁稠如胶,夹起来盆底不留酱汁,这是高手佳作,肯定入味。如果水汪汪一盆,菜汁暗红,便是乡下帮厨的赝品,属于伪劣产品,不但滋味未入,连鱼本身的鲜味都流失在汤汤水水中,一如曹操所叹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本来是亲朋宴会,竟成了馋猫聚餐了。

    划水(也称甩水,是鱼尾的一种俗称)呢,一定是折扇展开,如弓半开,如月弯弯,如苏州的石拱桥……其造型可以用一连串的句子比喻,足以驰骋美丽的想象。即使是一碗清汤,也可以不见半点油星,沉底的几只虾米,历历在目,屹然不动,大有柳宗元笔下《小石潭记》的意趣。

    过去读《论语》,不知孔夫子为什么“割不正不食”,以为他迂腐。现在豁然开朗,原来老先生从肉块的方正与否,判断厨师的手艺是否规范。规范为礼,也是手艺娴熟的标志。孔子也是先看出味道,再决定下筷与否。竟与千古之上的圣人引为知音,可见“道不寡,必有邻”。

    越看越馋,馋是美食的前提。大款天天吃名厨手艺,天天喊没有好吃的,因为馋的机会被剥夺了,真可怜。鉴于此,鄙人敬献一个秘方,保证百试不爽:先看饿,后看馋,保证烂污三鲜汤也如仙汤。不信请问朱元璋,为何常忆当年讨饭时喝的那碗汤?常熟黄四酒楼的叫花鸡,当初叫花子食罢,叹为天下至味,传于后人。而游客食罢,总愤愤有言:“吃个名气!”原因就在于,吃饱了给撑的。, 百拇医药(李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