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2975424
中医内科临床辩证的探讨和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3年第11期
     【摘要】 在中医发展的几千年历史里,辩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也是中医内科学的精髓。尽管中医历史悠久,独具优势,但在当今社会中因其缺少一定的衡量标准,辫证分型不统一, 使其缺乏十分清晰的单独概念,不能在最大限度内揭示疾病的本质,其疗效经不起重复,难以走向世界。因此,研究一套具有现代化的中医辨证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既要积极引进和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又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中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发现新的现象,揭示新的规律,为人类防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理论和方法。做好统一计划、方案、步骤、要求,逐步实现中医内科辫证现代化的大目标。

    【关键词】 中医内科、临床辫证、现状、探究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25-02

    中医内科在中医整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科学发展中医内科理论及临床势在必行。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既是中医诊疗特色的代名词,也是评析中医诊疗价值的标准,同时辩证的研究也成为中医临床发展方向和走向世界的“突破口”。它不仅关系到继承和发扬中医事业,而且能否跟上时代步伐,理直气壮地走向世界。这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大问题。

    1 中医内科临床辨证的特点

    所谓辨证是指中医传统的辨证方法,又称“宏观辨证”即将四诊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

    证”在“微观辨证”产生之前,“宏观辨证”一直以“辨证”、“辨证论治”等术语相称;“微观辨证”产生之后,为了与之相区别,医学界将其冠名“宏观辨证”。 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该八种辨证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发展和完善,并具有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是历代医家总结各自临床经验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结果。

    由于中医临床缺少现代化的设备,所以只能靠医生个人通过传统的手法,靠望、闻、问、切四诊,将所获得的信息综合起来,通过判断,推理进行证候诊断。由于缺乏客观指标,同样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也可能辨出不同的证,大家都能引经据典,各持己见,这样据证论治就会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法,让病人无所适从。因此在中医临床中常会造成无症可辨、有症误辨、有病难辨、群体不够。

    2 中医临床辨证的现状

    中医内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诊治发法,但就是缺少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随着中医学的研究深入,中医临床辩证的研究客观化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历史上中医辨证曾有过两次大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清末叶天士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揭示了温热病的传变规律;东汉末年,张仲景创伤寒六经辨证,规范了伤寒的辨证体系,提高了中医治疗伤寒类疾病的疗效,为中医温病学的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这两次变革丰富了中医的基础,且形成了中医的辨证体系。

    然而目前中医内科临床辨证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1.辨证分型不统一,不利于规范交流。2.辨证标准不能反映证的动态变化和系统过程,不利于临床治疗。3.辨证标准来源于个体水平为主,未能用群体研究的方法对这一长期活动的总结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提练。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其证候类型的思维过程,即确定现阶段属于何证的思维加工过程,它是将患者周围环境、体质强弱与疾病规律综合考虑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整体、动态和个体的特色。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历代医家创造了许多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在宏观层次上总结了各种疾病的证候演变的规律,各有侧重和特点,又相互联系和补充。

    自1982年在长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开始,经过二年的酝酿,由卫生部下达,中医研究院承担,广安门医院负责牵头组织全国中医界力量,以学术讨论形式分期分批完成的“中医辩证规范”科研课题,于1984年4月在北京正式提出,并同时召开第一次编写会议;两年后(1986年3月),又在北京召开第二次会议“对此概念进行了认定,此后,中医证候规范研究也进入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阶段,国家对此资助也很有力度。进入90年代,可以说是证候规范研究的收获的季节,许多证候规范研究成果纷纷出台,如:《国标》、《中医证候规范》、《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等。

    中医辨证范化研究从80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至今成果不少,但仍未解决根本问题,从最初提出的4项内容开始,至今也没能达到统一,这无疑是“微观辨证”发展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

    3 中医临床辨证的探究和发展

    中医发展到当今社会,已经逐步向现代化中医进展了,现代中医对疾病的诊断要求和传统中医明显不同。现代中医对疾病的疗效评价以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机体功能的提高为基础,同时追求理化检查和病理生理改变的结果。

    在临床辨证客观化研究中,不能忽视症状的动态变化,因任何疾病都是相对稳定阶段和恒动发展变化性的统一。辩证的依据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体现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及病势,由一定内在联系的症状,舌脉所构成。因此,在辨证客观化研究中,对动态变化中证侯状态进行研究,可以使辨证更加精确,内容更加丰富,论治丝丝入扣,更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如果我们能借助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先进诊断设备所获取的资料来丰富中医传统辨证的内容,那么新建的辩证诊断模式将赋于传统中医临床辨证以新的生命力。这一研究成果对继承和发展中医学基本理论,提高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水平,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充实完善中医药学教材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的社会需求,现代科学概念、方法、思维方式以及西医学现代发展的影响,必然要使传统中医学改型重构,把自己和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中医新的临床辨证模式。以保证辨证的准确、客观,有利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姚晓峰,阮庭仁,幸惠萍,等2 浅谈中医临床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998.(A)

    [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b)

    [3] 张武翔= 中医内科临床展望[b]= 陕西中医,2006,( A)

    [4] 孙仁民,张金玺. 参西思维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运用[J].国医论坛,2010,(C), http://www.100md.com(沈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