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子宫内膜炎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发挥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标本兼治法, 西药对症处理, 突显较好疗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炎临床安全有效, 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中西结合;子宫内膜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00-02
子宫内膜炎是妇科常见病, 是由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侵入而导致子宫内膜发生内膜渗透、增生炎症病变。临床根据其发病的经过可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起病急骤, 如果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转为慢性子宫内膜炎。当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 就容易被细菌侵入, 造成感染而发生炎症变化。
故本病多见于分娩、流产、手术产后或宫腔内手术操作及经期性生活之后。近几年临床观察单用西药治疗疗程长,疗效不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0年5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炎68例,急性子宫内膜炎25例, 慢性子宫内膜炎43例。
1.2 病例入选标准《子宫内膜炎症诊断与治疗规范》[1]: ①突然下腹疼痛,或经常下腹隐痛及坠胀感。②腰骶部疼痛, 白带增多色黄有味。③发热,体温38~40℃,脉搏增快至
120~140次/min。④子宫颈口有大量脓血性分泌物外溢。⑤子宫颈举痛,子宫体增大压痛,⑥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经期延长、痛经、闭经。⑦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 中性粒细胞超过0.80,宫颈分泌物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1.3 治疗方法
1.3.1 西药治疗 对照组给予:①5%葡萄糖注射液加丹参注射液20ml。②甲硝唑液500 ml。用法1天1 次静滴。
1.3.2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汤剂:①五味消毒饮加减[2]。②少腹逐瘀汤加减。每次口服200ml,每日2~3次;两组治疗周期均为6周。
1.4 疗效判断标准 将临床疗效分为三类[3]:①痊愈即月经恢复正常,阴道分泌物增多症状消失,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充血粘连及炎性反应症状消失,患者子宫内膜适当增厚;②有效即月经恢复较好,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充血粘连及炎性反应转好;③无效即临床症状无变化及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4]。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 ̄±s方式表达,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为4.1±0.3,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为5.3±0.7。对照组合与观察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行B超检查显子宫内膜充血及炎性反应患者3例,29例经期恢复正常,1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子宫内膜炎属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5],本文将中药联用抗生素用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由此说明两药联用能产生良好配伍协同治疗作用,在子宫内膜炎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运用价值,这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似的临床常见病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高质量的系统评价(SR)结果与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相近[6],近年来已被公认为评价防治性措施的金标准[7]。而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论文,按照SR 标准[8],由于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说明哪种治法更有效,临床尚需大规模多中心的RCT实验。然而大规模的RCT耗资巨大,临床上大量实际问题尚缺乏充分证据。文献显示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西药针对病因合理选择药物,中药因势利导、扶正祛邪为原则(主要为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之品)。但这些方法还有待在临床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一步验证。目前在实验研究[9]已由最初的病理形态学、免疫学、血液流变学转向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改变,如细胞凋亡、黏附分子等。当前对此病知之尚浅,有待于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Muzaffar M,Akhtar KA Yasmin Setal Menstrual irregularities with excessive blood loss:a 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J]. Pak Med Assoc,2005,5(11):486-489.
[2]Cicinelli E,Resta L Nicoletti Ret al Detection of chronic endometritis at fluid hysteroscop[J].Minim Invasive Gynecol,2005,1(26):514-518.
[3]刘朝辉,廖秦平.中国妇科生殖道感染诊治策略[J].2011,1(94)131-132.
[4]洪家铁 中西医临床妇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128-137
[5]EKANEM I A,EKANEM AD Endome 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infertility among Nigerian women[J].Niger Post grad Med,2006,1(4):344-347.
[6]李晓燕,程泾 慢性子宫内膜炎中西医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6(9):154-156.
[7]李中元.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79-80.
[8]赵丽梅,崔静妍,赵晓娟.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联合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J].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0):67-68.
[9]张春慧,王宇晗,孙志戬等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14例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57-58. (周红霞)
【关键词】中西结合;子宫内膜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00-02
子宫内膜炎是妇科常见病, 是由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侵入而导致子宫内膜发生内膜渗透、增生炎症病变。临床根据其发病的经过可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起病急骤, 如果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转为慢性子宫内膜炎。当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 就容易被细菌侵入, 造成感染而发生炎症变化。
故本病多见于分娩、流产、手术产后或宫腔内手术操作及经期性生活之后。近几年临床观察单用西药治疗疗程长,疗效不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0年5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炎68例,急性子宫内膜炎25例, 慢性子宫内膜炎43例。
1.2 病例入选标准《子宫内膜炎症诊断与治疗规范》[1]: ①突然下腹疼痛,或经常下腹隐痛及坠胀感。②腰骶部疼痛, 白带增多色黄有味。③发热,体温38~40℃,脉搏增快至
120~140次/min。④子宫颈口有大量脓血性分泌物外溢。⑤子宫颈举痛,子宫体增大压痛,⑥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经期延长、痛经、闭经。⑦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 中性粒细胞超过0.80,宫颈分泌物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1.3 治疗方法
1.3.1 西药治疗 对照组给予:①5%葡萄糖注射液加丹参注射液20ml。②甲硝唑液500 ml。用法1天1 次静滴。
1.3.2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汤剂:①五味消毒饮加减[2]。②少腹逐瘀汤加减。每次口服200ml,每日2~3次;两组治疗周期均为6周。
1.4 疗效判断标准 将临床疗效分为三类[3]:①痊愈即月经恢复正常,阴道分泌物增多症状消失,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充血粘连及炎性反应症状消失,患者子宫内膜适当增厚;②有效即月经恢复较好,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充血粘连及炎性反应转好;③无效即临床症状无变化及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4]。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 ̄±s方式表达,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为4.1±0.3,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为5.3±0.7。对照组合与观察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行B超检查显子宫内膜充血及炎性反应患者3例,29例经期恢复正常,1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子宫内膜炎属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5],本文将中药联用抗生素用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由此说明两药联用能产生良好配伍协同治疗作用,在子宫内膜炎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运用价值,这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似的临床常见病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高质量的系统评价(SR)结果与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相近[6],近年来已被公认为评价防治性措施的金标准[7]。而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论文,按照SR 标准[8],由于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说明哪种治法更有效,临床尚需大规模多中心的RCT实验。然而大规模的RCT耗资巨大,临床上大量实际问题尚缺乏充分证据。文献显示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西药针对病因合理选择药物,中药因势利导、扶正祛邪为原则(主要为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之品)。但这些方法还有待在临床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一步验证。目前在实验研究[9]已由最初的病理形态学、免疫学、血液流变学转向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改变,如细胞凋亡、黏附分子等。当前对此病知之尚浅,有待于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Muzaffar M,Akhtar KA Yasmin Setal Menstrual irregularities with excessive blood loss:a 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J]. Pak Med Assoc,2005,5(11):486-489.
[2]Cicinelli E,Resta L Nicoletti Ret al Detection of chronic endometritis at fluid hysteroscop[J].Minim Invasive Gynecol,2005,1(26):514-518.
[3]刘朝辉,廖秦平.中国妇科生殖道感染诊治策略[J].2011,1(94)131-132.
[4]洪家铁 中西医临床妇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128-137
[5]EKANEM I A,EKANEM AD Endome 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infertility among Nigerian women[J].Niger Post grad Med,2006,1(4):344-347.
[6]李晓燕,程泾 慢性子宫内膜炎中西医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6(9):154-156.
[7]李中元.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79-80.
[8]赵丽梅,崔静妍,赵晓娟.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联合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J].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0):67-68.
[9]张春慧,王宇晗,孙志戬等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14例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57-58. (周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