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972281
中医内科脾肠病症98例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刘从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方法治疗脾肠病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98例脾、肠疾病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30例(61.2%),有效:17例(34.6%),无效:2例(4%),对照组治愈:25例(51.0%)有效:14例(28.5%),无效:10例(20.4%)。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9%、7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因而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对于脾、肠疾病患者,应用中医方法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方法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脾肠疾病;症状;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6引言

    脾肠疾病是中医内科消化系统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呃逆、噎嗝、嗳气、食欲减退、腹胀及上腹疼痛等[1]。中医学里此病属于“胃痞”、“呃逆”、“胃脘痛”等范畴。截止目前尚无一种西医方法可根治此病,本组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98例脾、肠疾病患者资料,旨在研究中医治疗脾、肠病症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择的98例脾、肠疾病患者,均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女性患者38例,男性患者60例。临床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主要表现症状:反酸、腹胀、呕吐及恶心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且症状均超过2个月。病程均在2-11个月,年龄最小者32岁,最大者71岁,中位年龄53岁。并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比较两组病程、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性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观察组给予中医方法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灸甘草 12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