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血管造影引导下不同PICC异位调整的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6)12-0-01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目前为临床广泛应用,但在置管过程中易发生导管异位。导管异位的危害在于可明显增加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堵管、液体渗漏、肢体肿胀、疼痛等,甚至发生肢体旁积液、心房颤动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治疗未完成而非正常拔管[1]。所以置管时一旦发现导管异位,应将导管重新调整到上腔静脉,PICC导管异位调整有一定难度,操作者如无丰富的置管经验,往往无法一次正位,反复的送管会导致静脉炎发生率增高,带来身体的痛苦,患者信任度降低。为此,我们通过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技术,调整PICC导管异位,在调整观察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异位采用不同的调整方法,均可正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168例,其中男74例,女94例,年龄33-83岁,平均年龄62.98±5.62岁。直接穿刺置管72例,赛丁格辅助穿刺置管75例,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穿刺置管21例;经贵要静脉置入128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23 字符。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目前为临床广泛应用,但在置管过程中易发生导管异位。导管异位的危害在于可明显增加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堵管、液体渗漏、肢体肿胀、疼痛等,甚至发生肢体旁积液、心房颤动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治疗未完成而非正常拔管[1]。所以置管时一旦发现导管异位,应将导管重新调整到上腔静脉,PICC导管异位调整有一定难度,操作者如无丰富的置管经验,往往无法一次正位,反复的送管会导致静脉炎发生率增高,带来身体的痛苦,患者信任度降低。为此,我们通过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技术,调整PICC导管异位,在调整观察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异位采用不同的调整方法,均可正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168例,其中男74例,女94例,年龄33-83岁,平均年龄62.98±5.62岁。直接穿刺置管72例,赛丁格辅助穿刺置管75例,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穿刺置管21例;经贵要静脉置入128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