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7年第6期
编号:13090674
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第6期
     【摘要】当前,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疗设备也更加先进,更需要做好维护和管理工作。本文将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特点;故障;维修

    【中圖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1.前言

    医疗设备维修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应根据医院医疗设备仪器的故障大小,以及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维修方法,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2.医疗设备管理的几个特点

    2.1 医疗设备的受用者是人,为人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如果医疗设备性能不稳定,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给病人带来人身伤害,甚至会有生命之忧。比如心电图仪、脑电图仪等生物电类医疗设备,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干扰现象,影响诊断的结果甚至无法诊断。干扰的主要因素有电磁场、温度、声光等,而这些因素在现实中是难以避免的。在工作中,经常有医护人员反映某某设备出现故障了,不能正常使用,而维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测时,发现各项指标均正常或在合理范围之内。所以,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务必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这样才能给病人进行及时诊断,连续诊断,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2医 疗设备一般有两种接地,即保护接地和安全接地。这和工业设备接地有一定的差别,甚至有些生物电类设备采用浮地法。供电部门常采用重复接地法,这种接地法在医疗设备上是禁止采用的,因为会给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干扰。另外,工业设备可以使每台设备有不同的接地点,叫多点接地法,而在医疗设备中,若给同一个病人使用多台医疗设备时,只能允许有一个接地点,并且对接地电阻要求比较高。如果采用多点接地法,每台设备的漏电流和接地电阻都不一样,容易对人体产生电压差,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轻则是检测结果失真,严重时给病人带来伤害。总的来说,对医疗设备的漏电流要严格控制,几台设备的漏电和可能很大,加上底线接触电阻偏大,从而地线电位升高,三相电不平衡,也能使零线和地线电位升高。

    2.3 医疗设备配置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协调性和互补性。对于使用面广,使用率高的设备,全院各个科室均要配备,做到平等看待,形成互助互补,一方面避免科室之间形成矛盾,另一方面方便培训、管理、维修等,减少使用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对于那些使用面广,但使用率低的设备,如大型的抢救设备,则应做到专管专用,资源共享的原则。

    3.医疗设备故障分类

    3.1 操作故障 操作故障是导致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操作者因为对设备的操作使用不够熟悉,使用错误的操作方式,最终导致医疗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操作故障虽然不是物理故障,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相关设备的操作界面不够科学,编排的操作程序不够合理。设备操作界面是设备功能的重要方面,可通过提高机器自动化水平来有效减少人为失误率。

    3.2 电子线路板故障 难度最大的医疗设备维修是电子线路板的故障处理,电子线路板的故障没有规律性可言,再加上电子线路比较复杂,很难查找故障点;另外,即使找到了故障点,更换配件也非常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财力等。想要完美地解决好电子线路板的故障,需要依赖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水平、医院对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以及医院所采取的维修策略等。

    3.3 老化、磨损故障 使用时间过久的仪器设备会有零部件老化以及磨损等情况,一旦未及时更换将会导致整台机器出现故障问题。采取预防性维修(PM)措施能够有效避免老化、磨损故障的问题出现,通常情况下,设备使用说明书会提到关于磨损部件的处理方法,此类故障在判断过程中也较为容易,维修效果也更好。

    4.维修的类型与方法

    4.1 跟踪性维修 大型精密仪器装备从计划购人时,跟踪性维修工作就已经开始。与供货方签好合同,跟踪服务一段时间。注意合同的内容应包括培训维修人员若干名,提供零配件的数量、供应时间、交付完整的维修技术文件及免费维修时间等。实施跟踪维修时,应尽量多的争取技术文件特别是整机的电路和零配件的供给。

    4.2 定时检查性维修 大型核心设备要有固定的检查维修期,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维修计划,边检边修,避免突然性的故障发生,确保仪器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3 即时维修 当仪器装备发生故障后,即时维修是一种无计划的临时性维修。这种维修是大量的经常出现的,它要求维修部门要时刻做好准备,优质完成即时维修。无论是哪种维修,在维修后均需填好维修卡和维修档案,记录好故障现象及故障原因,注明维修时间和方法。

    5.加强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及维护的对策

    5.1 加强医疗器械的储存、安装及维护 医疗器械设备应建设自己的库房,确保随时人库,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的安装使用,对特殊医疗设备加强防护,使医疗设备安全合理。计算出医疗器械库的面积,检测储存条件,合理安排医疗器械的存放位置。医疗器械库要分类,各类有清晰的标志,存放器械时,标志不能出现差错。在此,随时对医疗器械内外清扫,环境干净整洁。过期、失效或报废等医疗器械有其专用的存库,隔离正在使用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库的环境要求如下,避光性好、避免出现尘土、潮湿、有虫鼠、污染与温湿差异等现象,有专业的人士进行操作,对医疗器械定期进行检测,加强管理、维护、保养和校准等,对其全过程详细记录。使用中的医疗器械更应该增加维护与检测的次数,确保它能安全正常使用;不能误用出现故障和将报废的医疗器械。

    5.2 转变观念,实行预防性维护保养 创建二级预防性维护保养制度:一在所在科室检测医疗器械并进行保养,首先要进行外观的检查(看看有没有污物、破损及电源线是否连接稳固等问题)、使用前应该提前检测、必须每日进行配件的消毒灭菌、加强对机箱及工作过滤网的清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或厂商工程师进行二级维护,主要有有:对机械运转部分进行润滑与紧固、按时更换配件例如过滤网、过滤器及氧电池等、固定时间对其性能检测、检测电气的安全、报警系统和对易损部件的随时进行更换。

    6.结束语

    总之,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直接与设备的正常使用紧密相关。我们要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使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令胜,李红梅,刘朝晖,等.大型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与维修策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0(13):148-149.

    [2]卢贞燕,何光彤,陈萍,等.医疗设备最优维修策略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5,08(10):95-97., 百拇医药(申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