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分娩期并发症 > 子宫破裂
编号:13080075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第7期
     【摘要】目的:研究剖宮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特点,且提出合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分析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特点,给予预防对策。结果:本次我院收治的1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患者中,不完全破裂患者10例,分娩孕周平均为(35.69±3.11)周,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均>12个月,入院患者基本足月,腹部疼痛不明显;完全破裂患者1例分娩孕周为38周,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均>22个月,入院患者均不足月,下腹部疼痛感。结论:子宫破裂呈现出不一样的临床表现,其中前次剖宫产切口部位是常见的一种原因,早期识别子宫破裂先兆,可避免发生子宫破裂,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剖宫产术;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特点;预防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01

    子宫破裂是分娩期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如果发生可能严重影响母婴结局。近年来初产妇剖宫产率得到全面提升,促使越来越多的出现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现象,随着国内开放二胎政策,随之增加再次妊娠数量,且也提升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数量,子宫破裂是瘢痕子宫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因此怎样提高手术效果以及降剖宫产率是研究的重点。现对我院诊治的1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患者分析结果实施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我院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其中最大年龄患者为42岁,最小年龄患者为22岁,中位年龄(31.23±2.35)岁,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为子宫破裂,且经手术获得验证。

    1.2 诊断与临床表现

    对此次收治的完全破裂患者1例进行分析,1例完全破裂患者有2次剖宫产史,入院之前下腹部持续疼痛12h,且经患者自述下腹出现撕裂样剧痛感,入院之后下腹部切口压痛感比较明显,行剖宫产之后子宫下段出现1cm破口。

    对此次收治的不完全破裂患者10例进行分析,5例不完全破裂患者存在两次剖宫产史,2例不完全破裂患者胎死宫内,经超声检查之后发现子宫下段比较薄,疑似为子宫破裂开展急诊剖宫产,剩余都是足月患者,都有一次剖宫产史,同时因不伴有或者伴有胎膜早破开展急诊剖宫产,术中发现患者子宫下段比较薄,只有浆膜层。

    2.结果

    本次我院收治的1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患者中,完全破裂患者1例,不完全破裂患者10例。不完全破裂患者分娩孕周平均为(35.69±3.11)周,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均>12个月,入院患者基本足月,存在腹部疼痛不明显;完全破裂患者分娩孕周为38周,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均>22个月,入院患者均不足月,经过分析与了解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下腹部疼痛感。

    3.讨论

    子宫破裂是在妊娠晚期或者分娩期孕妇子宫下段或者子宫体部出现破裂的症状,属于产科高危因素。瘢痕子宫破裂在分娩期与妊娠晚期比较多发,瘢痕子宫破裂与子宫切口位置、上次剖宫产术式、子宫切口愈合状态、剖宫产次数等存在一定关系[1]。子宫破裂引发因素主要有子宫手术史、剖宫产史、先天性子宫畸形、应用引产药物、胎盘植入等。有资料研究显示既往剖宫产手术是诱发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子宫破裂可能与前次早产剖宫产间隔时间、两次分娩间隔时间、既往剖宫产次数、子宫缝合方法等有关。

    剖宫产过程中存在很多种缝合子宫的方法,不同子宫缝合方法也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研究显示不同子宫缝合措施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再次妊娠子宫破裂情况,单层缝合是引发再次妊娠出现子宫破裂的关键危险因素。相比较于双层连续缝合方式,单层缝合是进行连续锁边缝合,进而增加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锁边缝合过程中形成的压力可能促使子宫肌层发生缺血性坏死,进而影响伤口愈合[2]。本次分析的所有子宫破裂均为术中确诊,预防子宫破裂缝合方法为连续加褥式(第一层连续、第二层褥式)。本次分析的剖宫产患者均实施外院缝合,因此不能充分了解具体缝合措施。研究显示属于有效且合理的一种缝合措施,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低。但是临床需要进一步研究单层连续锁边缝合给子宫破裂带来的风险情况,子宫破裂存在不一致的临床表现,如孕妇发生腹胀、肌紧张腹痛、反跳痛、腹部压痛等腹膜刺激症状,或者孕妇心率加快、血压降低,此时需要首先分析是否发生子宫破裂。也可能呈现出瘢痕子宫妊娠孕妇胎心消失或者胎心率改变等现象,需要高度关注存在腹痛但随后消失的孕妇。在瘢痕子宫患者入院之后出现异常腹型,子宫下段出现膨隆,经检查之后耻骨上出现压痛,且存在不典型或者典型病理缩腹环,此发生子宫破裂可能性比较高[3]。

    综合以上结论,随着近年来不断提升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率,子宫破裂逐渐发展成为严重的产科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可通过VBAC风险筛查方式来对子宫破裂进行预测,但是目前还不能获得有效的证据支持。因此未来研究中怎样对子宫破裂进行有效预测还是产科的工作难点。

    参考文献:

    [1]刘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10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94-95.

    [2]马晓艳.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预防[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29,31.

    [3]唐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1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2):43-45., 百拇医药(王红霞)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分娩期并发症 > 子宫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