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1期
编号:13205596
如何加强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第1期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心内科作为目前临床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科室,多面临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更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问题。所谓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法定法规的制度上,未出现生理及心理功能上的缺陷或损害[1]。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技能较差,且心内科的疾病多具有复杂性与突发性,同时伴随各种老年病的症状,更容易成为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科室。针对本院目前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1--02

    1 影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原因

    1.1 患者自身因素

    1.1.1 生理因素:老年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首先年龄占主要地位,绝大多数患者都是70岁左右老年人,并且老年患者整个机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高都有明显的下降,比如听力、视力不好,反应迟钝,行动不便,基础病多,严重的会出现老年痴呆或精神障碍,如:坠床、跌倒、烫伤、走错病区等,这是老年患者容易发生的,也是影响护理安全的最大隐患。

    1.1.2 病区环境:由于建筑设计不人性化,老年人对病区环境不适应,基础设施不到位,提醒标识过小,病区厕所太远等均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

    1.1.3 知识缺乏:由于老年患者的认识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对相关疾病知识不了解,便无法理解疾病的危害程度,不配治疗。

    1.2 护理人员的因素

    1.2.1 责任心不强:(1)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个别存在责任性缺乏,工作疏忽大意,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及不认真交接班,未严格遵守医嘱,(2)输液后不及时巡视或巡视不认真造成液体外渗,发现不及时导致静脉炎发生,输液时未控制好滴数过快导致患者发生心衰或肺水肿,过慢则会使血药浓度低于应有的治疗浓度,即达不到抢救和治疗的预期效果[2]。

    1.2.2 法律意識不强:(1)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2)在接待患者时说话不谨慎或治疗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引发患者和家属对治疗不信任,引出医疗纠纷,(3)护理资料书写不规范,不及时,有涂改,一旦发生投诉,不能提供有力证据。

    1.2.3 理论知识不扎实(1)对心内科专科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够具体,对于急性心梗,急性左心衰的急性期护理不到位,向家属解释不够具体,(2)对心电图的判断及认识不够详细,(3)对心电监护仪、初颤仪的操作不熟练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有质疑和不信任。

    2 对策

    2.1 仔细询问、准确评估:入院评估时,护士要注意既往史及陪伴代诉情况,尤其是伴随症状和自护能力,有无视力障碍,蹲起能否自如,有无跌倒危险因素(包括平衡失调、步态紊乱)等,给予记录并依据风险程度挂出警示牌。关节炎、脑卒中、老年痴呆、贫血、体位性低血压等患者列为高危人群。入院时询问并检查老年患者的鞋袜,尤其是带入的拖鞋应防滑。针对老年人夜间起床多的特点,规定护士熄灯时预留地灯;行动不便者建议家人陪伴;家人无法陪护者,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为证;重要的告知内容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2],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夜班护士要及时协助患者入厕。

    2.2 掌握治疗药物特点、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老年人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心内科老年患者常用药物有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安眠药、降糖药、抗凝血药、泻药等。使用镇静催眠药易引起头晕、嗜睡、精神萎靡不振,影响判断力,服药后安排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走动;服用降压药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指导患者起床及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降糖药按要求餐前、进餐时正确服用并督促检查按时进食,以免引起低血糖。依据患者排便规律,合理安排服用泻药时间,尽量避免晚上排便,以防患者受凉及夜间病情变化。老年患者使用心得安、利多卡因、洋地黄类、安定、抗凝血药,存在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等特点,用药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对有医嘱但属患者自备的重要用药,如抗血小板聚集的硫酸氯吡格雷片、降压药、降糖药等,一定监督患者及时用药。

    2.3 严格执行患者出科交接及陪护流程:科间转送或外出检查,虽然时间短,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易引起护患纠纷。对此,制定了危重患者交接本、科间交接本,规范了院内科间转送、外出检查护送流程。科间转送高龄、卧床或重病患者时,严格执行交接手续。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提前做好计划,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保证患者随到随检。

    2.4 加强业务训练、严格操作流程:输液泵可严格控制输入液量和药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的气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监测与报警,特别适用于输液精度及过程要求较高的心内科患者。如果护士过于依赖仪器监测,不交接班或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安全情况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ISO9000护理作业指导书要求护士,严格按流程完成每一步操作。加强护士动手能力训练,要求护士熟练掌握科室不同品牌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及常见报警原因防范、分析、处置,并逐一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建立签名巡视卡,要求使用者、巡视护士分别签姓名、时间,以示负责,达到自我约束,便于督促检查。

    2.5 加强沟通,减少患者不合理干预: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将各项告知制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进行讲解,取得他们的谅解和认可,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使他们能自觉遵守,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6 开展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根据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性格、接受能力、行为习惯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对于心功能不全反复住院的老年患者教育中应宽容接纳、灵活多变、注重实效,不拘于全部目标实现。对住院人数较多的高血压病患者,我们设计和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重视自我功效对自护行为的促进作用,护士经常有意识地询问老年患者什么时候该吃药、吃什么药、血压多少、吃药后注意什么,强化患者的认知,及时表扬肯定,并依据个体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增强其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

    2.7 完善制度、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护理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缺陷和漏洞,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如我科规定新入院患者护士长当天必须查房;根据老年患者血管情况进行评估;重点患者必需由护理骨干负责等。这些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很好作用,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曹利琴,张雁雁.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17):4749-4780.

    马丽.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管理的比较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28):72-74.

    鲍英华.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07,15(2):52-53., 百拇医药(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