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5期
编号:13305292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第5期
     【摘 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11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血液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的满意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发生静脉渗漏损伤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只要能及时正确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强护理,可以把对患者的损害降低到最小,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血液病;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情况;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5--01

    静脉输液是临床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经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血液病患者的主要措施。静脉渗漏性损伤不只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加重了其经济负担,而且耽误了患者的进一步治疗[1]。本文具体探讨了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3月到2017年1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血液病患者60例,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血液病的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9~69岁;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输液期间无死亡情况发生。排除标准:不配合本次研究者;严重肝、心、肾、循环、呼吸、代谢、神经功能紊乱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54.19±4.16)岁;疾病类型:白血病39例,淋巴瘤11例,多发性骨髓瘤10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4.18±2.97)kg/m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与体重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输注药液过程中予以密切观察,发生静脉渗漏性损伤时予以相应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加强与医师的信息沟通,让医师了解目前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自我操作能力,取得医师的信任及支持。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在走廊墙壁宣传栏增加相关静脉渗漏性损伤的科普知识,列举病房内患者实例,耐心向患者及家属防止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宣教[2]。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加强巡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掌握各患者输液情况,及时更换输液药物或拔针,了解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静脉渗漏性损伤,随时对患者进行宣讲教育。输液时确保患者信息与输液信息相一致,同时护理人员也要进行三查三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3 观察指标

    (1)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的静脉渗漏性损伤情况,以美国静脉输液年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提示皮肤凉、白,水肿范围最大部位直径在2.5cm以上,伴有疼痛。

    (2)滿意度:在静脉输液后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包括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等3个方面,所有项目均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满意度好。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16.0,两组计量数据采用()表示,通过t进行检验,通过检验两组计数数据,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满意度对比

    经过调查,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的满意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2.2 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情况

    经过观察,观察组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为13.3%(4/30),对照组为40.0%(12/3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当前血液疾病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当前很多患者就医输液时对医院需求较多,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静脉输液渗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的常见现象,多由于静脉穿刺失败、患者躁动不合作及输入刺激性过强的药物致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药液渗漏、局部肿胀,疼痛。由于水肿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发生局部感染,同时水肿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功能差,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甚至造成周围组织坏死。因此,及时处理液体渗漏尤为重要[3]。当前发生渗漏的药物包括化疗药、升压药、碱性药物、高渗性药物、高黏药物、阳离子药物等,渗漏的部位主要为手背、前臂、肘部等。渗漏的首发症状是疼痛,主要是注射部位的疼痛,也可出现局部皮肤发白,温度下降,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

    静脉给药时,一旦发现静脉渗漏应立即停止,更换给药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清除组织水肿和减轻药物对细胞毒性作用。临床上常用外敷和局部封闭两种方法进行治疗。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给药次数,是提高治疗效果工作的重点[4]。预防静脉渗漏性损伤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防止效果。

    同时在输液管理中,需要强化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其预防意识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保证穿刺一次成功率;不断改善输液环境,一旦出现静脉输液渗漏,须予以针对性处理[5]。

    总之,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比较常见,强化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戴 勤,刘丽华,尤国美.化疗过程中预防静脉渗漏的系统管理[J].中华护理杂 志,2003,38(9);749-750.

    吴惠玲,余日霞.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两种不同进针方法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0,21(10):150-151.

    常丽 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因素分析及护理 中国社区医师 2008,11(17):197-198.

    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吴妙玲.化疗性精明炎及渗漏损伤护理研究进程.实用护理杂志,2006,12(17):187., 百拇医药(张小利 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