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前后不同护理措施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6--01
预防接种是降低人群患病率,减少各类传染病发病及流行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约有55种疫苗正在使用当中,这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但在实际的接种过程中,因儿童不配合、家长对疫苗的认识误区、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因素导致许多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了各种担忧。临床上也存在因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导致严重机体损害的案例。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儿童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而采取的不同护理措施的对比,以此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范围的推广。对此,我院选取了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进行接种的700例儿童进行分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接种的7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为普通组,一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为干预组,每组350例儿童。普通组中有男性儿童165例,女性儿童185例,儿童年龄2~6.5岁,平均年龄(3.5±1.2)岁;干预组中有男性儿童168例,女性儿童182例,儿童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5±1.1)岁。所有儿童家长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两组入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儿童均符合现行的儿童疫苗接种标准[4];儿童年龄≤7岁。
排除标准:排除感冒发热儿童;排除存在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儿童;排除年龄超过规定标准的儿童。
1.2 方法
普通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即告知家长接种疫苗前的注意事项,询问健康状况及是否存在接种禁忌症,签预防接种告知书,接种时按标准进行常规消毒三查七对后实施接种,告知接种后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按规定填写预防接种证,告知家长观察三十分钟后离开。干预组患儿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如下:
(1)健康知识普及。接种疫苗前3d左右做好健康宣传工作,短信或电话告知儿童家长接种疫苗的名称、时间和注意事项,让家长在接种前注意做好儿童的保暖工作,避免儿童出现感冒发热症状。就饮食、注射部位、疫苗名称和作用、注射后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宣传,加强患儿家长对疫苗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度。
(2)心理护理。在儿童接种过程中,因儿童哭闹导致的接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接种疫苗时,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通过与儿童沟通,给予儿童鼓励,或使用玩具、糖果等事物吸引儿童,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应激反应,确保顺利注射。
(3)实施严格接种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三查七对五告知制度,接种前,需要认真核对疫苗品种、剂量、有效期,检查其包装是否完整,按照疫苗的储存要求进行储存,同时确保注射器合格。注射前,需要认真询问家长儿童近期的身体状况,并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查,进行体温测量、检查扁桃体是否红肿、听诊等等,确认体温正常,扁桃体无红肿,心肺无异常再进行按规范进行疫苗的接种。
(4)不良反应观察。在完成接种,应告知家长在观察室等待30min,严密观察儿童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回家后注意观察儿童体温,接种部位是否红肿,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不用特殊处理。有严重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评价两组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本评量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维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350*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表示,使用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统计
干预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2例),其中1例为轻微的恶心,1例为过敏性皮疹,普通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10例),其中2例出现恶心症状,1例出现呕吐症状,3例为过敏性皮疹,4例为过敏性紫癜,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5.4264)。
2.2 两组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干预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3.71%(328例),高于普通组的85.71%(300例),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全身性反应、局部性反应、变态性反应和异常性反应几种类型,其中全身性反应和局部性反应,如呕吐、恶心、注射处脓肿等,经简单处理或不经处理便可消失,而变态性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有效缓解,异常性反应则比较少见[5]。导致儿童接种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比较多样化,比如疫苗因素、儿童机体差异、情绪因素、饮食因素等等[6,7]。
因此,在其护理过程中,需要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实施健康宣教,增加家长对儿童接种工作的认知度,让家长做好儿童接种的准备工作;其次,需要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疫苗在冷链运输,存储、注射等各环节符合规范要求;并注意在接种后因饮食等因素引发不良反应;心理护理可以帮助稳定儿童情绪,避免儿童出现过分的抗拒行为,减少应激反应,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2例),低于普通组的2.86%(10例),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干预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普通组(P<0.05)。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其应用效果要远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防价值,并且可以增加家长对相关疫苗知识的认知和了解,能有条不紊的处理发生的相关不良反应,减轻家长对发生反应后的紧张焦虑,提高儿童及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各接种单位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黄文静,曾建蓉,李悦文等.马铃薯外敷对小儿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3):1859-1861.
韩书珍,叶颖子,曹凌峰等.2012年上海地区麻疹住院儿童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8):605-609.
李燕荷,张丽君.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5,7(1):34-36.
钟丽梅.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指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151-153.
邢广云.121团疾控中心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4):70-72.
李叶,程凌云.小儿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0):73-75.
马建青,孙长青,劉霞等.b型流感嗜血菌感染与疫苗安全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667-2668,2672. (郑小琴 黄燕 林华 陈洁 尹莲)
预防接种是降低人群患病率,减少各类传染病发病及流行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约有55种疫苗正在使用当中,这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但在实际的接种过程中,因儿童不配合、家长对疫苗的认识误区、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因素导致许多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了各种担忧。临床上也存在因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导致严重机体损害的案例。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儿童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而采取的不同护理措施的对比,以此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范围的推广。对此,我院选取了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进行接种的700例儿童进行分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接种的7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为普通组,一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为干预组,每组350例儿童。普通组中有男性儿童165例,女性儿童185例,儿童年龄2~6.5岁,平均年龄(3.5±1.2)岁;干预组中有男性儿童168例,女性儿童182例,儿童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5±1.1)岁。所有儿童家长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两组入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儿童均符合现行的儿童疫苗接种标准[4];儿童年龄≤7岁。
排除标准:排除感冒发热儿童;排除存在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儿童;排除年龄超过规定标准的儿童。
1.2 方法
普通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即告知家长接种疫苗前的注意事项,询问健康状况及是否存在接种禁忌症,签预防接种告知书,接种时按标准进行常规消毒三查七对后实施接种,告知接种后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按规定填写预防接种证,告知家长观察三十分钟后离开。干预组患儿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如下:
(1)健康知识普及。接种疫苗前3d左右做好健康宣传工作,短信或电话告知儿童家长接种疫苗的名称、时间和注意事项,让家长在接种前注意做好儿童的保暖工作,避免儿童出现感冒发热症状。就饮食、注射部位、疫苗名称和作用、注射后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宣传,加强患儿家长对疫苗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度。
(2)心理护理。在儿童接种过程中,因儿童哭闹导致的接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接种疫苗时,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通过与儿童沟通,给予儿童鼓励,或使用玩具、糖果等事物吸引儿童,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应激反应,确保顺利注射。
(3)实施严格接种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三查七对五告知制度,接种前,需要认真核对疫苗品种、剂量、有效期,检查其包装是否完整,按照疫苗的储存要求进行储存,同时确保注射器合格。注射前,需要认真询问家长儿童近期的身体状况,并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查,进行体温测量、检查扁桃体是否红肿、听诊等等,确认体温正常,扁桃体无红肿,心肺无异常再进行按规范进行疫苗的接种。
(4)不良反应观察。在完成接种,应告知家长在观察室等待30min,严密观察儿童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回家后注意观察儿童体温,接种部位是否红肿,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不用特殊处理。有严重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评价两组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本评量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维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350*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表示,使用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统计
干预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2例),其中1例为轻微的恶心,1例为过敏性皮疹,普通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10例),其中2例出现恶心症状,1例出现呕吐症状,3例为过敏性皮疹,4例为过敏性紫癜,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5.4264)。
2.2 两组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干预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3.71%(328例),高于普通组的85.71%(300例),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全身性反应、局部性反应、变态性反应和异常性反应几种类型,其中全身性反应和局部性反应,如呕吐、恶心、注射处脓肿等,经简单处理或不经处理便可消失,而变态性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有效缓解,异常性反应则比较少见[5]。导致儿童接种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比较多样化,比如疫苗因素、儿童机体差异、情绪因素、饮食因素等等[6,7]。
因此,在其护理过程中,需要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实施健康宣教,增加家长对儿童接种工作的认知度,让家长做好儿童接种的准备工作;其次,需要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疫苗在冷链运输,存储、注射等各环节符合规范要求;并注意在接种后因饮食等因素引发不良反应;心理护理可以帮助稳定儿童情绪,避免儿童出现过分的抗拒行为,减少应激反应,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2例),低于普通组的2.86%(10例),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干预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普通组(P<0.05)。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其应用效果要远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防价值,并且可以增加家长对相关疫苗知识的认知和了解,能有条不紊的处理发生的相关不良反应,减轻家长对发生反应后的紧张焦虑,提高儿童及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各接种单位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黄文静,曾建蓉,李悦文等.马铃薯外敷对小儿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3):1859-1861.
韩书珍,叶颖子,曹凌峰等.2012年上海地区麻疹住院儿童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8):605-609.
李燕荷,张丽君.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5,7(1):34-36.
钟丽梅.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指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151-153.
邢广云.121团疾控中心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4):70-72.
李叶,程凌云.小儿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0):73-75.
马建青,孙长青,劉霞等.b型流感嗜血菌感染与疫苗安全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667-2668,2672. (郑小琴 黄燕 林华 陈洁 尹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