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镇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6--02
近十几年来脑血管疾病一直位居北京市居民死因顺位前三位,北京市2012年死因统计结果显示脑血管死亡率为120/10万,占总死亡的21.5%。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已发生较大改变,并采取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脑血管病发生几率明显提高。我们利用大城子镇2016年1月-12月含有3项以上危险因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个体化随访管理数据分析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1月-2016年12月对密云区大城子镇筛查出50-79周岁含3项以上危险因素的154名脑卒中高危人群。年龄分布于50-79周歲,平均年龄(63.7±5.8)岁;其中男性65例,占42.48%,女性89例57.79%,50~60岁51例,占33.33%;61~70岁组59例,占38.56%;70岁以上组44例,占28.57%。
1.2 干预方法
2016年对筛查发现的154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每季度一次的随访,时间间隔不超过3个月。内容包含血压值、血糖值和血脂异常情况监测;用药、饮食和运动的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和非药物干预及效果评估。
1.3 脑卒中高危人群[1]
符合下面1项即可列入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冠心病、房颤、吸烟及酗酒、超重和肥胖、不合理饮食、静坐生活方式及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人群。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服药依从性干预效果
干预前后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干预效果
干预前后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不吸烟或减少吸烟量,不饮酒或减少饮酒量,少盐、少油、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锻炼)干预前与干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50%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2]。开展高危因素干预,对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高危症状的人群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使得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处于合理范围内,有效地控制了脑卒中的高危因素[3]。本次研究显示社区医生通过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规范化管理,明显提高了患者降压、降脂、降糖药物服药依从性,使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能够起到预防脑卒中发生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4-5],脑卒中高危人群通过强化行为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有氧运动等,可使脑卒中前期人群发病的风险性明显降低。有针对性非药物干预措施可促进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消除不良生活生活方式。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和地域差异,农民从事农业劳作后,体力消耗过多,钠盐丢失过多,普遍嗜盐,吸烟喝酒解乏观念根深蒂固,以及很少再有意识采取其他形式运动锻炼,因此短期收效仍不明显,但是可以看出采取戒烟限酒、少盐少油、合理膳食、控制体重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数较干预前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效果从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等高危因素比较干预效果比较明显,而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方面比较收效不明显,需要在今后的干预工作中向非药物干预多投入人力物力精力,以取得更加显著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北京市脑血管办公室.北京市脑血管协会.脑血管病社区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6:66.
刘力生.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艾亚婷,胡慧,王凌,等.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管理现状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6):1470-1472.
张萌,谢丽娜,刘雯.脑卒中高危人群随访效果评价[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5):254-256.
杜丽君,林伟良,陈静静等.社区定期随访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效果的影响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3):301-303. (李红)
近十几年来脑血管疾病一直位居北京市居民死因顺位前三位,北京市2012年死因统计结果显示脑血管死亡率为120/10万,占总死亡的21.5%。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已发生较大改变,并采取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脑血管病发生几率明显提高。我们利用大城子镇2016年1月-12月含有3项以上危险因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个体化随访管理数据分析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1月-2016年12月对密云区大城子镇筛查出50-79周岁含3项以上危险因素的154名脑卒中高危人群。年龄分布于50-79周歲,平均年龄(63.7±5.8)岁;其中男性65例,占42.48%,女性89例57.79%,50~60岁51例,占33.33%;61~70岁组59例,占38.56%;70岁以上组44例,占28.57%。
1.2 干预方法
2016年对筛查发现的154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每季度一次的随访,时间间隔不超过3个月。内容包含血压值、血糖值和血脂异常情况监测;用药、饮食和运动的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和非药物干预及效果评估。
1.3 脑卒中高危人群[1]
符合下面1项即可列入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冠心病、房颤、吸烟及酗酒、超重和肥胖、不合理饮食、静坐生活方式及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人群。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服药依从性干预效果
干预前后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干预效果
干预前后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不吸烟或减少吸烟量,不饮酒或减少饮酒量,少盐、少油、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锻炼)干预前与干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50%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2]。开展高危因素干预,对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高危症状的人群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使得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处于合理范围内,有效地控制了脑卒中的高危因素[3]。本次研究显示社区医生通过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规范化管理,明显提高了患者降压、降脂、降糖药物服药依从性,使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能够起到预防脑卒中发生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4-5],脑卒中高危人群通过强化行为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有氧运动等,可使脑卒中前期人群发病的风险性明显降低。有针对性非药物干预措施可促进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消除不良生活生活方式。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和地域差异,农民从事农业劳作后,体力消耗过多,钠盐丢失过多,普遍嗜盐,吸烟喝酒解乏观念根深蒂固,以及很少再有意识采取其他形式运动锻炼,因此短期收效仍不明显,但是可以看出采取戒烟限酒、少盐少油、合理膳食、控制体重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数较干预前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效果从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等高危因素比较干预效果比较明显,而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方面比较收效不明显,需要在今后的干预工作中向非药物干预多投入人力物力精力,以取得更加显著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北京市脑血管办公室.北京市脑血管协会.脑血管病社区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6:66.
刘力生.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艾亚婷,胡慧,王凌,等.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管理现状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6):1470-1472.
张萌,谢丽娜,刘雯.脑卒中高危人群随访效果评价[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5):254-256.
杜丽君,林伟良,陈静静等.社区定期随访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效果的影响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3):301-303. (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