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6--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療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分别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分型方面进行分析后,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吸相为主的哮鸣音,呼吸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症状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B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C.昼夜PEF变异率大于或等于20%。(5)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1.3 诊断要点
(1)哮喘患者多有婴儿期湿疹史,家族哮喘史。(2)一般情况下,支气管哮喘的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立即脱离变应原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采用解痉抗炎等西医常规治疗:(1)急性发作期:A、轻度哮喘:沙丁胺醇吸入雾化剂吸入或沙丁胺醇片2-4mg口服,每日3次。B、中度哮喘:氨茶碱0.25+5%GS250ML注射液后缓慢静脉滴注,若仍不缓解者,可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3次。C、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时,应用一般平喘药物包括静脉滴注氨茶碱而不能在24小时内缓急者,针对此情况应立即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泼尼松80-160mg+5%GS250ml中,以每分钟40滴的速度静脉滴注每日1-2次,氨茶碱0.25+5%GS250ml中,以每分钟40滴的速度静脉滴注,每日1-2次。若并发感染者则要配合抗生素治疗,纠正二氧化碳潴留,预防复发。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急性发作期辩证若为寒哮证,以射干麻黄汤加减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9g麻黄9g生姜6g细辛3g紫苑6g款冬花6g大枣3g半夏9g五味子3g,水煎服,每日1剂;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15g,以泻肺涤痰;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加桂枝9g、干姜增至9g,以温通阳气;阳虚明显者,可配伍附子9g,补骨脂12g,以温补肾阳;若辩证为热哮证:以定喘汤清热宣肺,化痰定喘白果10g麻黄6g苏子12g甘草3g款冬花10g杏仁6g桑白皮10g黄芩6g半夏10g水煎服,每日1剂;表寒重者,酌配桂枝9g、生姜3片,以解表散寒;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15g、地龙12g,以泻肺涤痰平喘;内热壅盛,舌苔燥黄者,用大黄6g(后下)、芒硝6g(冲),以通腑利肺;痰吐稠黄者,加知母10g、海蛤壳15g;缓解期若辩证为肺虚证:以玉屏风散加减补肺固卫防风15g炙黄芪30g白术30g水煎服,每日1剂;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而粘,舌质红者,加用北沙参12g、麦冬12g、玉竹12g,以益气养阴;若为脾虚证:以六君子汤加减健脾化痰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陈皮3g半夏5g大枣2枚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若脾阳不振,形寒肢冷,便塘者可加桂枝9g、干姜6g,以温脾化饮;若为肾虚证: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补纳肾气干地黄36g山药18g山茱萸12g茯苓8g牡丹皮8g泽泻6g桂枝2g炙附子2g水煎服,每日1剂;阳虚明显者,加附子9g桂枝9g补骨脂12g仙灵脾12g龟版胶9g以滋肾填阴;肾虚不能纳气者,加胡桃肉12g、紫石英15g,以温肾摄纳。
2.2 疗程 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效果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方法及指标治疗前后记录主要临床症状.舌苔.脉象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等。
3.2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治疗后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者,不需任何平喘药物,保持无症状1年以上者,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但时常仍需药物治疗者,或缓解期延长,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者;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缓解,喘息及肺部哮鸣音症状现象并没有减轻,还伴有其它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进一步治疗。
3.3 结果:治疗组40例,治愈2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治愈1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两组治愈率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西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异质性疾病,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既往有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并随时间和强度改变,并伴有可逆性气流受限,常因支气管痉挛而出现痰鸣气喘、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的“哮病”范畴。是由于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动内伏之宿痰,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气道挛急而发病。此病在急性期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为风、痰、气、淤;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病理演变为痰饮伏肺,遇诱因或感邪而发,痰阻气道,气道挛急,相互搏击,壅塞肺脏,使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至津液凝聚成痰,痰浊胶结阻塞血脉,而致痰淤互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总之,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顽固的、久治难愈的疾病,它的转归与预后因人而异,但与正确的防治方案紧密相关。中医认为,治疗本病过程中要顾护肺、脾、肾三脏,要分清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证,其中血虚和肾虚在哮喘发作日久的患者中占有突出地位。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是指病人不能活动,一口气不能说完一句话,胸部呼吸音消失,呼吸和脉搏都更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严重脱水,神志焦躁或模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中医治疗宜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区别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别施治,治疗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但应分清轻重缓急,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注重扶正固本,各期均可在辩证的基础上应用适当的活血化瘀药物以提高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有着很大的优势,不仅能使临床症状迅速缓解,而且疗效稳定,副作用少,不易复发。
参考文献:
陈志强、杨关林《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十版.
王再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支气管哮喘中医辩证疗法,医学教育网2015-06-18.
马烈光《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陈以国《社区中医适宜技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何群)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療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分别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分型方面进行分析后,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吸相为主的哮鸣音,呼吸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症状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B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C.昼夜PEF变异率大于或等于20%。(5)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1.3 诊断要点
(1)哮喘患者多有婴儿期湿疹史,家族哮喘史。(2)一般情况下,支气管哮喘的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立即脱离变应原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采用解痉抗炎等西医常规治疗:(1)急性发作期:A、轻度哮喘:沙丁胺醇吸入雾化剂吸入或沙丁胺醇片2-4mg口服,每日3次。B、中度哮喘:氨茶碱0.25+5%GS250ML注射液后缓慢静脉滴注,若仍不缓解者,可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3次。C、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时,应用一般平喘药物包括静脉滴注氨茶碱而不能在24小时内缓急者,针对此情况应立即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泼尼松80-160mg+5%GS250ml中,以每分钟40滴的速度静脉滴注每日1-2次,氨茶碱0.25+5%GS250ml中,以每分钟40滴的速度静脉滴注,每日1-2次。若并发感染者则要配合抗生素治疗,纠正二氧化碳潴留,预防复发。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急性发作期辩证若为寒哮证,以射干麻黄汤加减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9g麻黄9g生姜6g细辛3g紫苑6g款冬花6g大枣3g半夏9g五味子3g,水煎服,每日1剂;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15g,以泻肺涤痰;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加桂枝9g、干姜增至9g,以温通阳气;阳虚明显者,可配伍附子9g,补骨脂12g,以温补肾阳;若辩证为热哮证:以定喘汤清热宣肺,化痰定喘白果10g麻黄6g苏子12g甘草3g款冬花10g杏仁6g桑白皮10g黄芩6g半夏10g水煎服,每日1剂;表寒重者,酌配桂枝9g、生姜3片,以解表散寒;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15g、地龙12g,以泻肺涤痰平喘;内热壅盛,舌苔燥黄者,用大黄6g(后下)、芒硝6g(冲),以通腑利肺;痰吐稠黄者,加知母10g、海蛤壳15g;缓解期若辩证为肺虚证:以玉屏风散加减补肺固卫防风15g炙黄芪30g白术30g水煎服,每日1剂;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而粘,舌质红者,加用北沙参12g、麦冬12g、玉竹12g,以益气养阴;若为脾虚证:以六君子汤加减健脾化痰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陈皮3g半夏5g大枣2枚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若脾阳不振,形寒肢冷,便塘者可加桂枝9g、干姜6g,以温脾化饮;若为肾虚证: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补纳肾气干地黄36g山药18g山茱萸12g茯苓8g牡丹皮8g泽泻6g桂枝2g炙附子2g水煎服,每日1剂;阳虚明显者,加附子9g桂枝9g补骨脂12g仙灵脾12g龟版胶9g以滋肾填阴;肾虚不能纳气者,加胡桃肉12g、紫石英15g,以温肾摄纳。
2.2 疗程 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效果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方法及指标治疗前后记录主要临床症状.舌苔.脉象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等。
3.2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治疗后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者,不需任何平喘药物,保持无症状1年以上者,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但时常仍需药物治疗者,或缓解期延长,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者;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缓解,喘息及肺部哮鸣音症状现象并没有减轻,还伴有其它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进一步治疗。
3.3 结果:治疗组40例,治愈2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治愈1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两组治愈率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西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异质性疾病,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既往有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并随时间和强度改变,并伴有可逆性气流受限,常因支气管痉挛而出现痰鸣气喘、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的“哮病”范畴。是由于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动内伏之宿痰,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气道挛急而发病。此病在急性期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为风、痰、气、淤;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病理演变为痰饮伏肺,遇诱因或感邪而发,痰阻气道,气道挛急,相互搏击,壅塞肺脏,使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至津液凝聚成痰,痰浊胶结阻塞血脉,而致痰淤互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总之,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顽固的、久治难愈的疾病,它的转归与预后因人而异,但与正确的防治方案紧密相关。中医认为,治疗本病过程中要顾护肺、脾、肾三脏,要分清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证,其中血虚和肾虚在哮喘发作日久的患者中占有突出地位。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是指病人不能活动,一口气不能说完一句话,胸部呼吸音消失,呼吸和脉搏都更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严重脱水,神志焦躁或模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中医治疗宜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区别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别施治,治疗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但应分清轻重缓急,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注重扶正固本,各期均可在辩证的基础上应用适当的活血化瘀药物以提高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有着很大的优势,不仅能使临床症状迅速缓解,而且疗效稳定,副作用少,不易复发。
参考文献:
陈志强、杨关林《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十版.
王再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支气管哮喘中医辩证疗法,医学教育网2015-06-18.
马烈光《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陈以国《社区中医适宜技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