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300079
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的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8年第6期
     【中图分类号】R19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6--02

    据来自中国青年报(2008年8月17日)刊登的消息:在我国1.3亿青少年中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而遭受二手烟危害的高达6500万。在我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平均吸烟率为34.45%,其中男性吸烟率为60.01%,女性吸烟率为7.04%。而令人关注的是,开始吸烟的年龄在提前,男性在25岁前开始吸烟者占75%左右,女性占50%左右。一项针对青少年烟草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我国20%以上的初中学生尝试过吸烟,其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现对学生吸烟原因的产生调查分析介绍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区200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的吸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其中男178份、女22份。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学生吸烟状况的调查分析

    调查统计显示:在全部调查对象中,吸烟人数为172人,占86%,不吸烟人数仅为28人,占14%。其中,男生吸烟人数占89.9%。女生吸烟人数占54.5%,可见男女学生的吸烟率都较高,吸烟状况令人堪忧,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2 学生吸烟史的调查分析

    调查中发现,有28.5%的学生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吸烟的,有69.2%的学生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吸烟的,有2.3%的学生是从高中阶段开始吸烟的。其中,初中阶段学生吸烟百分比为最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此阶段,学生生长发育、心理变化、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容易紧张,心理素质不强、跟风、好奇、没有基本的常识、自我控制能力低等原因,结果染上了烟瘾。

    2.3 学生平均每天吸烟量的调查分析

    从平均每天的吸烟量的调查中发现,平均每天的吸烟量在5~10根的占45.3%,其中男、女生吸烟量在5~10根的占全部男、女生吸烟人数的8.1%、8.3%。有8.1%的学生平均每天的吸烟量超过10根。统计结果不难看出体校部分学生的烟瘾很重,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从事运动训练的青少年学生十分不利。

    2.4 学生吸烟原因的产生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一些男生希望通过吸烟来树立独立成熟的社会化形象,一些女生则把吸烟作为一种控制体重的手段。青少年学生经常把吸烟作为缓解压力、焦虑以及抑郁的手段,心理学研究显示:吸烟是最显著的预测抑郁状态的因子之一,青少年学生吸烟经常与缺乏自信,性格极端,人际关系紧张相伴。与此同时,青春期性发育的较早或较晚的青少年学生由于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往往通过吸烟来尝试调解或缓解这种压力。

    3 讨论

    3.1 心理原因:成人感的显露。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过渡时期,心理發展呈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他们的主体意识中有很强的“成人感”,但在行为方式上却常常暴露出幼稚的特征。由于缺乏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往往把成人的不良行为方式也纳入自己的行为之中。以为成人们都会吸烟,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也应该会吸烟。并把手挟烟卷,口中喷云吐雾看成是大人的标志。

    宣泄压抑。现在的青少年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一天到晚都高度紧张,再加上升学的压力,这些都使得他们的心理负担加重。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缘故,许多学校不仅没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反而是在学习上层层加码。青少年学生中很多人抑郁、烦躁,然而却找不到合适的宣泄方式,于是选择了吸烟。因为吸烟能短时增强精力,并带来健康感和陶醉感。

    从众心理。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同伴集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决定的,社会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从众现象。在青少年中除了正式群体如班集体外,往往出现一些非正式群体。有些青少年为了能被非正式群体成员接纳、和欢喜,他们就必须在各方面至少在行为方面能和非正式群体规范保持一致。当非正式群体中大部分人抽烟时,身处其中的不抽烟的青少年为了避免受到他人的非议和孤立,为了不在同学面前失去自己的面子,在争强好胜,不甘示弱的心理作用下选择了抽烟。此外,中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当他们发现周围的大人,特别是自己“崇拜”的老师和家长都抽烟时,就会觉得抽烟是必要的,一定要学会的,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像老师和家长那样潇洒,所以就不自觉的开始模仿吸烟,而一些不吸烟的同学,看到同学和朋友吸烟而自己不吸,会觉得“低人一等”,这时如果再有人稍微激一下,或者给他们递一支烟,就会不自觉而且欣欣然的开始抽烟了。

    攀比心理。吸烟行为还与青少年学生的超前消费有关,很多学生因为家庭富裕自己手中有零花钱,就尝试各种名牌香烟,形成攀比心理,以显示自己的身价和优越地位。

    3.2 客观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主要是在“烟环境”的熏陶下形成的。在我们的生活空间里,到处都有烟的环境,从家庭到社会,从干部到群众,从请客吃饭到待人接物,烟成了联络感情,消磨时光的手段和工具。在我国,如果哪一个家庭或主人,不用香烟待客,似乎就有不合风俗之嫌。在中国,吸烟被认为是一种社会习惯,而并非是被社会所抛弃的人追求的不良嗜好。这一点与西方社会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的烟民通常被不吸烟的人看做是被社会所抛弃的人。在中国吸烟能起到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有助于建立社会关系。当人们彼此相遇时,相互敬烟已成为一种社会习俗,用敬烟来表示相互尊重与热情,在熟人和朋友中,敬烟不但流行而且非常重要,能起到加强友谊的作用。对于那些不吸烟的人来说,他们经常遭受拒绝别人敬烟后所带来的苦恼,甚至觉得很丢脸。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化把接受对方的敬烟看做是一种好客和热情的表现。由于青少年长期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就不好意识拒绝朋友第一次递过来的第一支烟,他们认为如果拒绝的话,就是不够哥们,就不是兄弟的表现。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潜移默化下,这些青少年就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支烟,我调查过许多吸烟的人得到的结果都是这样。

    参考文献

    季成叶,陈天娇,宋逸,等.中国城市大中学生吸烟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2).

    彭宁宁,罗春燕,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浅析[J].上海预防医学,2003,(4).

    王琼,魏咏兰,杜其筠,等.成都市青少年吸烟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9). (李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