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292859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8年第7期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指的是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速时,突然中断或下降,使心肌缺血,从而并发心肌坏死,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患者的心肌往往出现坏死情况,导致新功能不全,在治疗时,改善患者的新血管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也是抢救时的中法方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现代急诊治疗的新型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阿替普酶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采用不同药量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差异,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6~75岁之间,平均年龄56.6岁,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情况,心电图检测ST段抬高0.2m V以上,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 V以上,患者无中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是严重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症状。通过临床确诊,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按照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将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患者平均年龄56.8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6.2岁,两组患者的病症情况和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临床资料时两组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50m g阿替普酶,首先进行8m g静推,1.5 h后静脉滴注42m g阿替普酶;对照组静推15mg,0.5h后静脉滴注50mg,1h内静脉滴注35mg。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溶栓辅助治疗,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差异。

    1.3 观察项目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进行分析,观察阿替普酶应用疗效,因此在研究中主要针对不同给药方法下,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药物期间的并发症、死亡率及效果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心血管再通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和方差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再通判断标准:溶栓开始后60~90分钟内ST段抬高至少降低50%;溶栓2小时内胸痛明显缓解;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峰值前移,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酶峰提前到发病12~18小时内,钙蛋白峰值提前到12小时内;溶栓后2~3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符合上述2条或2条以上指标即可判定为血管再通。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和方差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再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均较为顺利,期间没有出现患者停药情况,临床指证均较为平稳,除突发状况,如死亡外,患者治疗顺利完成。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临床效果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效果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出血6例,死亡2例,无效3例;对照组出血5例,死亡2例,无效2例。观察组心血管再通22例,对照组再通26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病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而且在患者的治疗方案当中,同样都是采用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而通过不同给药方式和药物剂量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或是明显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治疗当中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已成为人类身体健康的一大威胁,治疗心肌梗死的最有效办法为心肌再灌注,再灌注治疗临床上又分为两类,包括静脉溶栓与介入治疗,经研究发现,静脉溶栓的再灌注与溶栓治疗相比,其能更具有持久性、预后更加良好。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该病症也正处于增长趋势,由于该病症的临床死亡率较高,对人们的威胁性较大,因此在临床治疗的研究也相对较多,然而实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多以控制治疗为主。心肌坏死及心血管梗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临床如果可以完成心血管再通,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救治患者的目的。静脉溶栓是临床新型治疗方法,但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往往由于病症发展或是其他因素造成治疗延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临床上的安全性较高,属于纤溶酶原激活剂,血栓部位的纤维蛋白、阿替普酶和纤溶酶原可以结合,具有较高的局部溶栓效果。临床筋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目前较为普遍的治疗方法,但是不同的溶栓药物和给药方式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疗效差异,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临床已经具 有一段时间的临床使用经验,从文献记录当中可以发现,这种药物在使用期间没有明显的并发症或是不良反应记录,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普遍较高。而在本次研究当中,两组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但患者采用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有所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都较为明显,说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还是较为优异的,患者的心血管再通均在50%以上,证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两组患者按照不同的药物剂量进行使用治疗,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样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特别是对照组加速给药情况下,患者的再通率达到81.25%,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但药物量和给药方法具有差异,结果也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加速给药的療效更为理想,且患者在临床上也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是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也较高。综上,患者心肌梗死的治疗,使用阿替普酶的疗效较为明显,且两组患者的出血、死亡和无效的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不仅阿替普酶在使用期间的药物安全性高,同时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情况同样较低,因此临床使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用性可以得到保证,证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两种给药方法的临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而加速给药的效果更为优异,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提高患者的临床救治率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赵艳晶,刘卓.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1(1):32-54.

    李帆,彭刚.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9(35):45-47.

    辛红菊.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9,18(5):45-46. (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