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851(2018)07--01
本文主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对其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作分析,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每组均为50例。实验组中,男女之比为32/18,年龄范围为35岁-72岁,年龄均值为(52.30±3.26)岁。对照组中,男女之比为31/19,年龄范围为34岁-71岁,年龄均值为(52.30±2.41)岁。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或其家属均对知情同意书签署,将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以及发病时间在72h以上者排除。2组基本资料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治疗,若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情况,则同时为患者实施降压治疗干预和降糖治疗干预。对照组实施丁苯酞治疗,丁苯酞胶囊口服,每天用药3次,每次用药剂量为0.2g。实验组则实施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其丁苯酞用药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将依拉达奉注射液(30mg)与生理盐水(100ml)进行配置,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每天实施静脉滴注治疗2次。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以上治疗时间为2周。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疗效(显效:基本治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在91%及以上,其临床症状消失,不存在残疾;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在46%及以上,其临床症状消失,存在残疾,但未影响正常生活;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在18%及以上,其临床症状改善,存在残疾;无效:患者的疾病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均未改善,患者严重残疾或死亡;以基本治愈率+显效率作为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的差异性。
1.4 数据处理 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P<0.05,则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对比 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对比 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致残率高、发生率高的特点,若患者不能得以及时的治疗,则会导致其发生脑损伤,对其认知功能造成影响,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1]。导致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原因较为复杂,临床并不存在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实施相应的措施干预[2]。丁苯酞是一种三萜皂苷钠盐类药物,其可对抗炎的作用发挥,对心血管生长进行促进,改善患者的静脉微血管以及血管通透性,使得血液更好的吸收,将自由基清除,以此保护神经[3]。但是经大量研究表明,丁苯酞,其单独使用的疗效并不理想。依拉达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可清除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损伤,从而对梗死的面积进行控制[4]。且依达拉奉能够提高细胞的活性,患者接受依拉达奉治疗后,其脑水肿能够快速的被抑制,延缓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5],其与丁苯酞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的作用,以此促进疗效的提高。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依拉达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丁苯酞治疗的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依拉达奉与丁苯酞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其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疗效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余彩霞,杨梦华.丁苯肽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136-137.
梁跃雄,常大川,曹丽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8):77-80.
蒋娟莉,张建.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6):1884-1886,1890.
刘莹.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 hs -CRP、MMP -9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0):11-11.
郭鑫儒,李炜宾.丁苯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203-204. (石刚 崔洪源 辛袁 邓苏芳 张世平)
本文主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对其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作分析,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每组均为50例。实验组中,男女之比为32/18,年龄范围为35岁-72岁,年龄均值为(52.30±3.26)岁。对照组中,男女之比为31/19,年龄范围为34岁-71岁,年龄均值为(52.30±2.41)岁。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或其家属均对知情同意书签署,将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以及发病时间在72h以上者排除。2组基本资料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治疗,若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情况,则同时为患者实施降压治疗干预和降糖治疗干预。对照组实施丁苯酞治疗,丁苯酞胶囊口服,每天用药3次,每次用药剂量为0.2g。实验组则实施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其丁苯酞用药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将依拉达奉注射液(30mg)与生理盐水(100ml)进行配置,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每天实施静脉滴注治疗2次。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以上治疗时间为2周。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疗效(显效:基本治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在91%及以上,其临床症状消失,不存在残疾;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在46%及以上,其临床症状消失,存在残疾,但未影响正常生活;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在18%及以上,其临床症状改善,存在残疾;无效:患者的疾病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均未改善,患者严重残疾或死亡;以基本治愈率+显效率作为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的差异性。
1.4 数据处理 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P<0.05,则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对比 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对比 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致残率高、发生率高的特点,若患者不能得以及时的治疗,则会导致其发生脑损伤,对其认知功能造成影响,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1]。导致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原因较为复杂,临床并不存在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实施相应的措施干预[2]。丁苯酞是一种三萜皂苷钠盐类药物,其可对抗炎的作用发挥,对心血管生长进行促进,改善患者的静脉微血管以及血管通透性,使得血液更好的吸收,将自由基清除,以此保护神经[3]。但是经大量研究表明,丁苯酞,其单独使用的疗效并不理想。依拉达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可清除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损伤,从而对梗死的面积进行控制[4]。且依达拉奉能够提高细胞的活性,患者接受依拉达奉治疗后,其脑水肿能够快速的被抑制,延缓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5],其与丁苯酞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的作用,以此促进疗效的提高。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依拉达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丁苯酞治疗的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依拉达奉与丁苯酞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其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疗效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余彩霞,杨梦华.丁苯肽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136-137.
梁跃雄,常大川,曹丽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8):77-80.
蒋娟莉,张建.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6):1884-1886,1890.
刘莹.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 hs -CRP、MMP -9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0):11-11.
郭鑫儒,李炜宾.丁苯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203-204. (石刚 崔洪源 辛袁 邓苏芳 张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