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探究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2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发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无法顺利通过或运行。按照发病急缓可将肠梗阻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等[1]。腹腔内污染、大范围手术操作或多次手术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病发的主要原因。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为进一步探析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方式及其效果,本文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4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34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1-69岁,平均(51.3±1.8)岁,病程2-15d,平均(3.1±0.4)d。其中阑尾切除术后患者14例,结直肠术后患者5例,妇科手术术后5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10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34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1.2 诊断标准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诊断标准为:第一、患者具有肠梗阻临床特征,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第二、患者短期内进行过腹部手术,或具有腹部创伤、腹部炎症等病史;第三、患者腹部CT检测结果提示发生不全性肠梗阻,且患者小肠壁广泛水肿、增厚、粘连,肠腔出现积液并于腹腔渗出[2]。第四、患者腹部X线显示长短不一的阶梯样液平面,部分患者血液中无机磷及肌酸激酶指数升高,提示肠壁缺血或坏死。
1.3 治疗方法 患者症状较轻、情况允许时,采用保守治疗。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患者需禁食、补液,对肠胃减压,纠正患者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情况。(2)润肠通便:促进患者消化道梗阻解除。(3)中医治疗:中医辨证分析患者情况,予以治疗。(4)其他方式:采用奥曲肽、激素、高压氧舱治疗等方式[3]。患者手术治疗指征包括:具有手术术后感染史、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具有粘连性肠梗阻病史,且有肠绞窄可能。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指征。
1.4 手术方法 为有效预防术后复发,患者均选择肠排列术包括内排列术和外排列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基本原则:(1)手术需立即解除肠粘连。(2)肠袢长度依据患者腹腔容积、小肠生理次序排列。(3)根据患者情况,由回盲部或Treitz韧带开始手术[4]。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2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采用内排列术17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感染,感染率11.8%;选择外排列术17例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感染率17.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抗生素等处理措施,患者均好转;3例患者术后半年内复发,占8.8%,患者均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药物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肠瘘及死亡患者。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占肠梗阻的40%,大多数为小肠梗阻,70%-80%患者具有腹部手术史。粘连性肠梗阻除少数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等,多数为获得性肠梗阻。其常见的发病原因包括腹腔炎症、出血、损伤、腹腔异物等,其中腹部手术后粘连是粘连性肠梗阻的首要病因。临床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由于开腹手术松解粘连后又可形成新的粘连,术后复发的几率高,因此,把握治疗时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复发情况,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本研究中,视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手术治疗,34例患者术后感染5例,其中采取内排列术治疗的患者2例,感染率11.8%;外排列术3例,感染率17.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采取抗生素等处理,患者好转,半年内复发3例,占8.8%,患者均属不完全性肠梗阻,药物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患者未出现肠瘘、死亡。
综上所述,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中需正确把握治疗时机,准确判断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手术后及时给予抗生素等,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刘博.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观察及评估[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0):51-53.
闫永明.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05):740-741.
严希宽,温新如,范利.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中外医疗,2016,35(25):71-72+75.
雷嘉,段丽莎. 探究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防治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2):66. (李前进)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发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无法顺利通过或运行。按照发病急缓可将肠梗阻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等[1]。腹腔内污染、大范围手术操作或多次手术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病发的主要原因。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为进一步探析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方式及其效果,本文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4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34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1-69岁,平均(51.3±1.8)岁,病程2-15d,平均(3.1±0.4)d。其中阑尾切除术后患者14例,结直肠术后患者5例,妇科手术术后5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10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34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1.2 诊断标准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诊断标准为:第一、患者具有肠梗阻临床特征,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第二、患者短期内进行过腹部手术,或具有腹部创伤、腹部炎症等病史;第三、患者腹部CT检测结果提示发生不全性肠梗阻,且患者小肠壁广泛水肿、增厚、粘连,肠腔出现积液并于腹腔渗出[2]。第四、患者腹部X线显示长短不一的阶梯样液平面,部分患者血液中无机磷及肌酸激酶指数升高,提示肠壁缺血或坏死。
1.3 治疗方法 患者症状较轻、情况允许时,采用保守治疗。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患者需禁食、补液,对肠胃减压,纠正患者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情况。(2)润肠通便:促进患者消化道梗阻解除。(3)中医治疗:中医辨证分析患者情况,予以治疗。(4)其他方式:采用奥曲肽、激素、高压氧舱治疗等方式[3]。患者手术治疗指征包括:具有手术术后感染史、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具有粘连性肠梗阻病史,且有肠绞窄可能。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指征。
1.4 手术方法 为有效预防术后复发,患者均选择肠排列术包括内排列术和外排列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基本原则:(1)手术需立即解除肠粘连。(2)肠袢长度依据患者腹腔容积、小肠生理次序排列。(3)根据患者情况,由回盲部或Treitz韧带开始手术[4]。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2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采用内排列术17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感染,感染率11.8%;选择外排列术17例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感染率17.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抗生素等处理措施,患者均好转;3例患者术后半年内复发,占8.8%,患者均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药物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肠瘘及死亡患者。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占肠梗阻的40%,大多数为小肠梗阻,70%-80%患者具有腹部手术史。粘连性肠梗阻除少数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等,多数为获得性肠梗阻。其常见的发病原因包括腹腔炎症、出血、损伤、腹腔异物等,其中腹部手术后粘连是粘连性肠梗阻的首要病因。临床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由于开腹手术松解粘连后又可形成新的粘连,术后复发的几率高,因此,把握治疗时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复发情况,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本研究中,视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手术治疗,34例患者术后感染5例,其中采取内排列术治疗的患者2例,感染率11.8%;外排列术3例,感染率17.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采取抗生素等处理,患者好转,半年内复发3例,占8.8%,患者均属不完全性肠梗阻,药物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患者未出现肠瘘、死亡。
综上所述,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中需正确把握治疗时机,准确判断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手术后及时给予抗生素等,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刘博.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观察及评估[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0):51-53.
闫永明.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05):740-741.
严希宽,温新如,范利.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中外医疗,2016,35(25):71-72+75.
雷嘉,段丽莎. 探究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防治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2):66. (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