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进入21世纪来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近年来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影响人类尤其老年人口健康的重要疾病[1]。糖尿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需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能否坚持治疗以及进行相关锻炼对于患者血糖控制以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2]。社区护理干预是指在社区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并长期进行跟踪随访,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为进一步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相关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就本社区进行建档立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2例,给予相应干预方案,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6月至2017年06月于本社区进行建档立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61-73岁,平均(66.83±2.03)岁。糖尿病病程2-22年,平均(9.01±2.35)年。所有患者均为II型糖尿病患者,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85±3.12)kg/m2。观察组患者年龄60-74岁,平均(66.75±3.25)岁。糖尿病病程2-23年,平均(9.16±2.93)年。所有患者均为II型糖尿病患者,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79±3.08)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类型以及平均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2010版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精神正常、意识清醒,能够配合护理干预的进行;(3)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干预方案之情,同意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1)患者为1型糖尿病患者;(2)患者合并良恶性肿瘤等其它系统严重疾病;(3)患者无法完成护理干预,或入组其它干预方案。
1.3 干预方案 所有患者完善健康档案,包括患者姓名、年龄、家庭住址以及糖尿病病史等一般资料,并定期更新健康档案。
1.3.1 对照组:行常规社区健康宣教方案。定期举办社区内糖尿病健康知识宣讲,帮助社区内患者及患者家属了解糖尿病,包括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案以及日常生活干预等相关知识。同时利用社区板报的形式进行宣讲,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①心理干预:联合专业心理健康心理制定社区糖尿病心理干预方案,定期(每2周1次)上门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相应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正确控制血糖信心以及遵医治疗的信念[4]。②饮食干预:联合专业营养师帮助患者制定糖尿病饮食方案,定期上门了解患者饮食状况,帮助患者进行饮食调整。要注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其它多种营养物质的分配,注意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高纤维膳食以及低脂低热饮食。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控制体重[5]。③运动干预:鼓励患者进行更多的运动锻炼,制定适宜患者的锻炼计划。运动锻炼由简至繁、由少至多。④并发症干预:注意患者日常生活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等病情变化,注意患者有无血管性病变或其他系统如泌尿系统或肺部感染等病变。如有相关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相应对症处理[6]。⑤用药干预:定期指导患者用药,依据患者的血糖变化指导患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坚持按时、按量用药。两组患者干预半年后进行干预评估。
1.4 观察指标
1.4.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变化,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
1.4.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指标变化,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
1.4.3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功能(PF)、心理功能(RP)、肌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功能(RE)和心理卫生(MH)8个维度。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標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TC、TG均有改善,较 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DC-L、LDC-L无显著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之一,且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以及经济的重要疾病。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长期、持续进行,且用药随着患者血糖变化而需要作出相应调整[7]。于糖尿病患者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除应有专业、正规的治疗方案,还应有长期、持续的治疗指导。社区护理干预是医院治疗、护理的延续,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可以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专业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长期干预,包括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并发症以及用药干预。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增加患者药物治疗控制血糖的信心。饮食控制以及运动干预,是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另外糖尿病患者易并发高血脂等多种并发症,早期进行并发症干预,可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
本次试验中,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TC、TG均有改善,较 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DC-L、LDC-L无显著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朱敏, 李薇, 朱浩,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情况及社区护理对其疗效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6):1503-1505.
朱燕珍, 朱海萍, 章玉玲,等.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积极情绪的书写表达干预[J]. 护理学杂志, 2017, 32(17):84-86.
费红敏, 姚丽文, 陆华,等. 依托医联体开展社区糖尿病患者分层护理管理的效果[J]. 上海护理, 2017, 17(6):26-29.
解源源, 刘学梅. 延续性护理在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 2017, 31(5):623-626.
刘霄, 韩玉琴, 宋爱华,等. 延伸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自护行为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7, 31(1):54-57.
龙连园, 刘薇群, 贾芸,等.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探讨社区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实践[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6):741-745.
杨娟, 刘杰, 郑叶,等. 社会支持干预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J]. 护理学杂志, 2017, 32(11):62-63.
杨素华, 胡细玲. 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 2016, 15(1):62-65. (王东兰)
进入21世纪来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近年来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影响人类尤其老年人口健康的重要疾病[1]。糖尿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需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能否坚持治疗以及进行相关锻炼对于患者血糖控制以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2]。社区护理干预是指在社区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并长期进行跟踪随访,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为进一步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相关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就本社区进行建档立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2例,给予相应干预方案,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6月至2017年06月于本社区进行建档立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61-73岁,平均(66.83±2.03)岁。糖尿病病程2-22年,平均(9.01±2.35)年。所有患者均为II型糖尿病患者,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85±3.12)kg/m2。观察组患者年龄60-74岁,平均(66.75±3.25)岁。糖尿病病程2-23年,平均(9.16±2.93)年。所有患者均为II型糖尿病患者,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79±3.08)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类型以及平均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2010版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精神正常、意识清醒,能够配合护理干预的进行;(3)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干预方案之情,同意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1)患者为1型糖尿病患者;(2)患者合并良恶性肿瘤等其它系统严重疾病;(3)患者无法完成护理干预,或入组其它干预方案。
1.3 干预方案 所有患者完善健康档案,包括患者姓名、年龄、家庭住址以及糖尿病病史等一般资料,并定期更新健康档案。
1.3.1 对照组:行常规社区健康宣教方案。定期举办社区内糖尿病健康知识宣讲,帮助社区内患者及患者家属了解糖尿病,包括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案以及日常生活干预等相关知识。同时利用社区板报的形式进行宣讲,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①心理干预:联合专业心理健康心理制定社区糖尿病心理干预方案,定期(每2周1次)上门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相应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正确控制血糖信心以及遵医治疗的信念[4]。②饮食干预:联合专业营养师帮助患者制定糖尿病饮食方案,定期上门了解患者饮食状况,帮助患者进行饮食调整。要注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其它多种营养物质的分配,注意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高纤维膳食以及低脂低热饮食。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控制体重[5]。③运动干预:鼓励患者进行更多的运动锻炼,制定适宜患者的锻炼计划。运动锻炼由简至繁、由少至多。④并发症干预:注意患者日常生活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等病情变化,注意患者有无血管性病变或其他系统如泌尿系统或肺部感染等病变。如有相关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相应对症处理[6]。⑤用药干预:定期指导患者用药,依据患者的血糖变化指导患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坚持按时、按量用药。两组患者干预半年后进行干预评估。
1.4 观察指标
1.4.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变化,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
1.4.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指标变化,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
1.4.3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功能(PF)、心理功能(RP)、肌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功能(RE)和心理卫生(MH)8个维度。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標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TC、TG均有改善,较 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DC-L、LDC-L无显著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之一,且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以及经济的重要疾病。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长期、持续进行,且用药随着患者血糖变化而需要作出相应调整[7]。于糖尿病患者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除应有专业、正规的治疗方案,还应有长期、持续的治疗指导。社区护理干预是医院治疗、护理的延续,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可以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专业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长期干预,包括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并发症以及用药干预。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增加患者药物治疗控制血糖的信心。饮食控制以及运动干预,是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另外糖尿病患者易并发高血脂等多种并发症,早期进行并发症干预,可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
本次试验中,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TC、TG均有改善,较 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DC-L、LDC-L无显著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朱敏, 李薇, 朱浩,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情况及社区护理对其疗效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6):1503-1505.
朱燕珍, 朱海萍, 章玉玲,等.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积极情绪的书写表达干预[J]. 护理学杂志, 2017, 32(17):84-86.
费红敏, 姚丽文, 陆华,等. 依托医联体开展社区糖尿病患者分层护理管理的效果[J]. 上海护理, 2017, 17(6):26-29.
解源源, 刘学梅. 延续性护理在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 2017, 31(5):623-626.
刘霄, 韩玉琴, 宋爱华,等. 延伸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自护行为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7, 31(1):54-57.
龙连园, 刘薇群, 贾芸,等.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探讨社区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实践[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6):741-745.
杨娟, 刘杰, 郑叶,等. 社会支持干预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J]. 护理学杂志, 2017, 32(11):62-63.
杨素华, 胡细玲. 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 2016, 15(1):62-65. (王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