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2
真菌性鼻窦炎属于鼻窦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的普及,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也不断提升。真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需要借助病理检查手段加以确诊。在临床实践中,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开展韩,真菌球性鼻窦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本次研究中,特选择我院77例真菌球性鼻窦炎患者开展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真菌球性鼻窦炎患者77例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真菌球性鼻窦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无手术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年龄分布在18-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1±6.22)岁,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病程为1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2.41±1.45)年,观察组39例,年龄分布在19-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1±7.18)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病程为1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2.67±1.56)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使用0°,30°,70°鼻内镜开展Messerklinger手术。有鼻中隔偏曲者,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切除钩突、中鼻道息肉、筛泡;有中鼻甲肥大、中鼻甲息肉样变者,行中鼻甲成形术;合并筛窦病变者行筛窦切除术,开放上领窦自然口至1.5 cm x 1.5 cm大小,尽量保留上领窦自然口下部豁膜,换用合适角度鼻内镜配合相关手术器械清理上领窦内真菌块样物及干酪样物,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清洁,见窦内豁膜轻度水肿、充血,保留窦腔豁膜。对于孤立性蝶窦NIFS患者,行鼻内镜下嗅裂进路,切除中鼻甲后端或向外移位,暴露蝶筛隐窝,见有息肉组织堵塞蝶窦口。切除息肉组织,钝性吸引器头探明窦口,以蝶窦咬骨钳将窦口向内侧扩大。用吸引器吸引清除窦腔内褐色真菌块及脓液,生理盐水冲洗术腔至清洁,窦腔豁膜予以保留。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48-72h抽净鼻腔内填塞物,用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给予鼻腔每日换药,用两性霉素B注射液25mg配置冲洗液冲洗窦腔和鼻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接受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2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真菌抱子常混于尘土和空气中被吸入鼻腔,但是鼻腔勃膜的上皮纤毛运输机制的作用可将其大部分清除。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真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其致病与否主要由机体自身和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来决定。当机体抵抗力下降,长期滥用抗生素、激素以及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碍时,均有发生真菌性鼻窦炎的可能[1-2]。特别是当鼻腔鼻窦的局部微环境为真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时。
真菌性鼻窦炎在症状及体征上没有明显的特征,常易与慢性鼻炎、鼻窦炎或干酪性鼻炎相混淆[3]。近年来,随着CT扫描的广泛应用,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也不断提高。文献报道指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和引流不畅是导致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因素之一[4]。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黏膜超微结构损害与普通的鼻窦炎没有明显差别,鼻窦勃膜表现为慢性炎症改变。因此,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的最佳选择。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术后及时清理、冲洗窦腔,保持鼻腔、鼻窦长期充分的引流及通气,完全改变真菌的生存环境[5]。由于黏膜层并未受到真菌的侵蚀,全身或局部的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彻底清除窦腔内的真菌团块及分泌物,去除真菌生长所需的环境,经过3-4个月的清理换药,黏膜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2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肯定了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综上,针对于真菌球性鼻窦炎患者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临床疗效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刘英,季青,封新荣, 等.中老年人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观察[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4):98-100,108.
邢光海.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52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4,(6):77-77,78.
杨彬.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45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9):4906-4907.
陆纪强.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5):303-305.
葛建荣,于亚峰.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63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9):105-106. (李润林)
真菌性鼻窦炎属于鼻窦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的普及,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也不断提升。真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需要借助病理检查手段加以确诊。在临床实践中,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开展韩,真菌球性鼻窦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本次研究中,特选择我院77例真菌球性鼻窦炎患者开展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真菌球性鼻窦炎患者77例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真菌球性鼻窦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无手术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年龄分布在18-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1±6.22)岁,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病程为1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2.41±1.45)年,观察组39例,年龄分布在19-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1±7.18)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病程为1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2.67±1.56)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使用0°,30°,70°鼻内镜开展Messerklinger手术。有鼻中隔偏曲者,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切除钩突、中鼻道息肉、筛泡;有中鼻甲肥大、中鼻甲息肉样变者,行中鼻甲成形术;合并筛窦病变者行筛窦切除术,开放上领窦自然口至1.5 cm x 1.5 cm大小,尽量保留上领窦自然口下部豁膜,换用合适角度鼻内镜配合相关手术器械清理上领窦内真菌块样物及干酪样物,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清洁,见窦内豁膜轻度水肿、充血,保留窦腔豁膜。对于孤立性蝶窦NIFS患者,行鼻内镜下嗅裂进路,切除中鼻甲后端或向外移位,暴露蝶筛隐窝,见有息肉组织堵塞蝶窦口。切除息肉组织,钝性吸引器头探明窦口,以蝶窦咬骨钳将窦口向内侧扩大。用吸引器吸引清除窦腔内褐色真菌块及脓液,生理盐水冲洗术腔至清洁,窦腔豁膜予以保留。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48-72h抽净鼻腔内填塞物,用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给予鼻腔每日换药,用两性霉素B注射液25mg配置冲洗液冲洗窦腔和鼻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接受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2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真菌抱子常混于尘土和空气中被吸入鼻腔,但是鼻腔勃膜的上皮纤毛运输机制的作用可将其大部分清除。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真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其致病与否主要由机体自身和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来决定。当机体抵抗力下降,长期滥用抗生素、激素以及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碍时,均有发生真菌性鼻窦炎的可能[1-2]。特别是当鼻腔鼻窦的局部微环境为真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时。
真菌性鼻窦炎在症状及体征上没有明显的特征,常易与慢性鼻炎、鼻窦炎或干酪性鼻炎相混淆[3]。近年来,随着CT扫描的广泛应用,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也不断提高。文献报道指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和引流不畅是导致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因素之一[4]。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黏膜超微结构损害与普通的鼻窦炎没有明显差别,鼻窦勃膜表现为慢性炎症改变。因此,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的最佳选择。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术后及时清理、冲洗窦腔,保持鼻腔、鼻窦长期充分的引流及通气,完全改变真菌的生存环境[5]。由于黏膜层并未受到真菌的侵蚀,全身或局部的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彻底清除窦腔内的真菌团块及分泌物,去除真菌生长所需的环境,经过3-4个月的清理换药,黏膜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2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肯定了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综上,针对于真菌球性鼻窦炎患者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临床疗效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刘英,季青,封新荣, 等.中老年人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观察[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4):98-100,108.
邢光海.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52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4,(6):77-77,78.
杨彬.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45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9):4906-4907.
陆纪强.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5):303-305.
葛建荣,于亚峰.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63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9):105-106. (李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