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现状及预防与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2
我国在结核病的防控策略上采取的是对肺结核患者及时发现并强调药物治疗、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彻底治愈结核病、降低新患者的发病率[1]。本文以结核病为主线,研究了该疾病现阶段的防治现状、在防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防控对策。
1 结核病防治现状
对于我国而言,结核病的预防主要以疫苗注射为主。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卡介苗接种,并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将其纳入儿童免疫计划之中。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卫生部将卡介苗接种工作时间规定为出生时接种。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停止对农村地区儿童7岁以及12岁的卡介苗再次接种推广。直至目前,我国规定在新生儿出生三个月以内必须常规接种卡介苗。
2 防控影响因素
2.1 人口流动因素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人口的流动性加重了肺结核病患的传染几率。根据2015年我国卫生部门对肺结核人群分布状况的统计结果发现,高发地区大多处于农村位置,相较于城市地区而言发病率可达到三倍及以上[2]。随着农村地区人口转移,肺结核确诊病患以及潜在病患在初期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后期已经造成了周围人群的传染,传播速度较快且控制状态不佳。加上人口流动并未实现实时性了解,因此对此类感染人群的动向无法准确掌握[3]。
2.2 药物问题 根据目前我国医院临床治疗结核疾病的治疗方案而言,大多通过化学药物治疗。但由于结核病症控制难度较大、治愈系数较高,因此临床用药上往往存在药物联用种类较多、滥用药物和临床用药剂量偏大情况[4]。在长期服用药物状态下肺结核患者体内可能产生耐药性,久之无法明显控制疾病,还可能造成药物逐渐无法维持肺结核患者的疾病控制状态。另外,肺结核病患相对于正常人群而言免疫力偏低,在治疗过程中若存在免疫力低下和耐药性问题,则可能加重复发率,导致后期疾病逐渐无法控制[5]。
2.3 疫苗因素 现阶段肺结核的预防以卡介苗为主,尚未研制出替代性药物。换言之,卡介苗是現阶段唯一预防性用药。对于成人结核病患而言仍缺乏具有较高保护力以及证据确凿、可用于临床的新疫苗[6]。
3 控制策略
3.1 结核病耐药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结核病耐药性不断增强,耐药性结核病不断增多,已成为当前结核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根据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率占据到8.32%,广泛的耐多药率为0.68%。根据这个比率计算,我国每年光新发耐多药结核病的患者就达到12万例,其中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为1万例,由此可见我国耐药结核病疫情仍然相当严峻。肺结核不合理治疗是造成结核病耐药的主要原因,而耐药则是导致治疗成功率低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结核患者带病工作、体能卜降、不规则服药等也是导致结核病上升及耐药的重要因素。耐多药结核病是控制结核病的重点及难点,为了最有效地减少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早期发现并彻底治愈新发肺结核是关键。
3.2 相关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帮助人们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主力军和主要途径之一,必须要尽全力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及各个方面的素质,及时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也就是说只有专业机构人员掌掌握最准确知识,才可以真正的做好开展肺结核疾病的检查和救治工作,才能更好的对于肺结核疾病作出正确的引导和隔离保护工作,另外,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也是离不开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
3.3 发现高危人群 通过会议形式了解结核病症被传染的危险因素,例如贫困、营养不良、酗酒、吸烟等。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对这类高危人群展开主动发现工作,强调费用与效益的平衡,尽可能降低传染几率。对于其他重点人群,应注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免费检查项目,确保这类病患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诊断之中进行常规体检,及时发现肺结核潜在病患并建立健康档案。对于已经确诊为结核病的高危传播人群,必须强调对其人口流动的动态了解。可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状态、工作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地域转移倾向,必须重视对人口流动的规范性管理。
3.4 有效宣传 强调对肺结核的防控宣传,将宣传工作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各级地方政府需联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和结核病症的专业防控机构进行系统化宣传。展开疾病知识宣教讲座或在小区内举办讲座,引导人们改善错误的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远离传染源,强化自身防范,在流感季节避免经常出入人群密集场所,对于新生儿必须强调免疫疫苗的接种。
4 讨论
综上所述,结核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以上从医护、技术水平、预防意识以及流动人口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目前我国在结核病症的防治方面效果较好,但还需强调对已确诊结核病患健康档案建立以及动态监测,强调对结核病症的预防性宣传以及治疗过程中经济及医疗的保障,达到全民参与状态,提升结核病防控有效性。
参考文献
钟达,张玉华,傅衍勇,陈盛玉.流动人口结核病流行现状和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1,v.3820:4277-4278+4282.
孔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结核病防治策略现状及选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v.27;No.26911:786-788.
徐秀珍.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v.5301:111-113+116.
程恒金,周慧洁,叶环.温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肺结核健康教育需求及传播策略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v.32;No.30208:9-12.
罗文勇,黄兴民,龚志勇,黄婉君.东莞市厚街镇2008—2012年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v.28;No.34206:81-83.
恽朝晖,梁海旭,张莹.我国大学生结核病防治认知现状及高校健康促进活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7,v.19;No.7703:293-297. (高颖)
我国在结核病的防控策略上采取的是对肺结核患者及时发现并强调药物治疗、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彻底治愈结核病、降低新患者的发病率[1]。本文以结核病为主线,研究了该疾病现阶段的防治现状、在防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防控对策。
1 结核病防治现状
对于我国而言,结核病的预防主要以疫苗注射为主。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卡介苗接种,并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将其纳入儿童免疫计划之中。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卫生部将卡介苗接种工作时间规定为出生时接种。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停止对农村地区儿童7岁以及12岁的卡介苗再次接种推广。直至目前,我国规定在新生儿出生三个月以内必须常规接种卡介苗。
2 防控影响因素
2.1 人口流动因素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人口的流动性加重了肺结核病患的传染几率。根据2015年我国卫生部门对肺结核人群分布状况的统计结果发现,高发地区大多处于农村位置,相较于城市地区而言发病率可达到三倍及以上[2]。随着农村地区人口转移,肺结核确诊病患以及潜在病患在初期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后期已经造成了周围人群的传染,传播速度较快且控制状态不佳。加上人口流动并未实现实时性了解,因此对此类感染人群的动向无法准确掌握[3]。
2.2 药物问题 根据目前我国医院临床治疗结核疾病的治疗方案而言,大多通过化学药物治疗。但由于结核病症控制难度较大、治愈系数较高,因此临床用药上往往存在药物联用种类较多、滥用药物和临床用药剂量偏大情况[4]。在长期服用药物状态下肺结核患者体内可能产生耐药性,久之无法明显控制疾病,还可能造成药物逐渐无法维持肺结核患者的疾病控制状态。另外,肺结核病患相对于正常人群而言免疫力偏低,在治疗过程中若存在免疫力低下和耐药性问题,则可能加重复发率,导致后期疾病逐渐无法控制[5]。
2.3 疫苗因素 现阶段肺结核的预防以卡介苗为主,尚未研制出替代性药物。换言之,卡介苗是現阶段唯一预防性用药。对于成人结核病患而言仍缺乏具有较高保护力以及证据确凿、可用于临床的新疫苗[6]。
3 控制策略
3.1 结核病耐药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结核病耐药性不断增强,耐药性结核病不断增多,已成为当前结核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根据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率占据到8.32%,广泛的耐多药率为0.68%。根据这个比率计算,我国每年光新发耐多药结核病的患者就达到12万例,其中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为1万例,由此可见我国耐药结核病疫情仍然相当严峻。肺结核不合理治疗是造成结核病耐药的主要原因,而耐药则是导致治疗成功率低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结核患者带病工作、体能卜降、不规则服药等也是导致结核病上升及耐药的重要因素。耐多药结核病是控制结核病的重点及难点,为了最有效地减少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早期发现并彻底治愈新发肺结核是关键。
3.2 相关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帮助人们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主力军和主要途径之一,必须要尽全力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及各个方面的素质,及时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也就是说只有专业机构人员掌掌握最准确知识,才可以真正的做好开展肺结核疾病的检查和救治工作,才能更好的对于肺结核疾病作出正确的引导和隔离保护工作,另外,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也是离不开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
3.3 发现高危人群 通过会议形式了解结核病症被传染的危险因素,例如贫困、营养不良、酗酒、吸烟等。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对这类高危人群展开主动发现工作,强调费用与效益的平衡,尽可能降低传染几率。对于其他重点人群,应注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免费检查项目,确保这类病患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诊断之中进行常规体检,及时发现肺结核潜在病患并建立健康档案。对于已经确诊为结核病的高危传播人群,必须强调对其人口流动的动态了解。可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状态、工作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地域转移倾向,必须重视对人口流动的规范性管理。
3.4 有效宣传 强调对肺结核的防控宣传,将宣传工作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各级地方政府需联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和结核病症的专业防控机构进行系统化宣传。展开疾病知识宣教讲座或在小区内举办讲座,引导人们改善错误的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远离传染源,强化自身防范,在流感季节避免经常出入人群密集场所,对于新生儿必须强调免疫疫苗的接种。
4 讨论
综上所述,结核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以上从医护、技术水平、预防意识以及流动人口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目前我国在结核病症的防治方面效果较好,但还需强调对已确诊结核病患健康档案建立以及动态监测,强调对结核病症的预防性宣传以及治疗过程中经济及医疗的保障,达到全民参与状态,提升结核病防控有效性。
参考文献
钟达,张玉华,傅衍勇,陈盛玉.流动人口结核病流行现状和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1,v.3820:4277-4278+4282.
孔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结核病防治策略现状及选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v.27;No.26911:786-788.
徐秀珍.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v.5301:111-113+116.
程恒金,周慧洁,叶环.温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肺结核健康教育需求及传播策略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v.32;No.30208:9-12.
罗文勇,黄兴民,龚志勇,黄婉君.东莞市厚街镇2008—2012年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v.28;No.34206:81-83.
恽朝晖,梁海旭,张莹.我国大学生结核病防治认知现状及高校健康促进活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7,v.19;No.7703:293-297. (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