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出血性休克主要原因及临床处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引言:出血性休克是在产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在孕妇和产妇处于围产期时会出现。经过实例分析和经验的总结,认为出血性休克主要產生的原因有生殖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等。并且出血性休克一旦出现很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在病理变化之后治疗的难度会加大,治疗后的恢复也较困难,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安全。为了把握出血性休克出现的原因和病理变化发展的过程,从而降低出血性休克导致的死亡危险,提高抢救效能,本文通过对某市医院一百例出现出血性休克的孕产妇患者的分析,研究出血性休克产生的原因并且探讨针对出血性休克的治疗和抢救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6年5月到2017年8月在某市医院就诊的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九十三例,其中有两例流产,五例异位妊娠,四十五例出现产后出血,四十一例出现产前出血,选取对象的年龄在二十四到三十,六之间,平均年龄为(27.1±0.2)岁。有四十二例初产妇、五十一例经产妇,有过引产史和流产史的共五例,只有引产史的有15例,有流产史的有31例,有过刨宫史的有12例。出现出血性休克时失血量为1950-3650ml的有25例、失血量达1300-2000ml的有27例、失血量在750ml和1200ml之间的有41例。
1.2 临床表现
孕产妇出现疲惫感强、面色苍白、四肢温度低于平均体温、反应迟缓、皮肤弹性降低等临床表现都是出现出血性休克时患者的外表特征。另外,血压和脉压差会降低,脉搏频率则会增高。分析研究对象的病历可以看出有13例患者在出现出血性休克后陷入昏迷。
1.3 出血原因 在93例研究对象中,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出现出血性休克的患者有60个,占出血患者比例的64.5%,11例的原因是生殖道问题,由于凝血功能障碍而导致出血性休克的有10例,由于胎盘因素导致出现出血性休克症状的有9例,其他的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包括患者的精神过度紧张和其他病症出现并发症引起出血性休克。
1.4 方法 当孕产妇出现出血性休克的时候,应该及时为其提供保暖设施,让患者保持平躺的姿势,然后通过鼻导管输氧的方法为其提供氧气。及时止血的措施包括:使用宫缩剂药物、血管压迫术、血管压迫术、血管介入栓塞术、宫腔填塞术等。另外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提前准备好新鲜冰冻血浆,并且在术前及时补充凝血酶,根据出血原因不同具体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后要注意对患者的术后观察,对于尿少或者无尿的患者要补充利尿的药物,对于有心血管问题的患者要注意血压的变动。
2 结果
2.1 患者出血性休克主要的原因情况分析 生殖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等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
2.2 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中通过治疗痊愈的有百分之九十五,在出现出血性休克后经治疗无效死亡的有一人,另外,三个患者施行经腹子宫的切除手术,其中以人为全切除手术,两人为次全切除手术。
3 讨论
出血性休克是妇产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并且是极具危险性的病症,治疗过程比较急迫,同时治疗后的愈合也是一大问题,还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孕产妇在怀孕的后期比较容易出现出血性休克的情况。因为进入妊娠期后,孕妇体内的胎儿完全依附胎盘生长,母体和子体之间由胎盘传送营养物质和氧气,这种传递是通过血液为载体的,但是一旦孕妇进入临产期,体内的阴道、外阴、宫颈和子宫都为了迎接胎儿的出生而产生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阴道会逐渐充血并且开始慢慢软化,这时候孕妇的血容量就开始增加。一般来说,从孕妇进入分娩状态到分娩完成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即便孕妇的凝血功能没有障碍也会出现轻微出血的症状,一般出血量在四百毫升左右。但是因为分娩时孕产妇还会出现大量的出血状况,身体机能在这时候会自动增强血液的凝血状态。生殖道出现损伤、子宫的收缩乏力、胎盘产生滞留或者胎盘过早的剥离又或是胎盘发生前置等都会导致出血性休克。对于产科出血性休克治疗时应该注意的是:第一,找出出血发生的原因,根据具体的出血原因尽快定下治疗的对策。第二,如果是局部的出血情况需要第一时间找出病灶,并且对病灶进行止血处理。比如,如果是阴道内部由于分娩过程导致严重的裂伤,需要立即对伤口进行止血处理,如果是由于子宫破裂或者是出现异位妊娠的问题都要及时止血,对伤口进行缝合或者在必要的时候对患部实行切除,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需要和患者家属交代手术进程,征求患者家属的同意。第三,要通过碱性溶液的运用纠正代谢性的酸中毒。第四,要通过对肾上腺的皮质激素的运动保护和改善微循环的灌注量,从而增强细胞对营养物和氧气的摄取能力。另外,肾上腺的皮质激素类药物还刻有稳定细胞膜系统,起到止血的作用。这类药物在使用时一般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在注射时应该先静脉注射完地塞米松再通过静脉注射该药物,要注意整个注射过程需要缓慢进行。第五,当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时需要改善其心脏的功能,这样一旦患者出现休克的状况时冠状动脉容易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出现心肌损害的身体问题。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刻使用西地兰这类起效比较快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第六,如果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需要使用血管活性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改善患者供血不足的状况,同时还应该注意血容量的补充。
在这次的研究中,结果表明生殖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等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在九十三例研究对象中通过治疗痊愈的有百分之九十五,在出现出血性休克后经治疗无效死亡的有一人,另外,三个患者施行经腹子宫的切除手术,其中以人为全切除手术,两人为次全切除手术。
综合以上对产科出血性休克出现的主要原因的探讨以及对研究实例的分析,发现出血性休克作为产科比较常见的危险性病症,在治疗中要提高治疗效能,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医护人员应该对产妇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对出血性休克出现的原因有深刻的理解,不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及时有效地确定治疗方案,降低孕产妇在妊娠后期的死亡率。另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对孕产妇的情绪进行适当的照顾,缓解其紧张情绪,要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不仅要保证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还应该致力于使产妇有更加优质的生产环境,这样才能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李健伟,付晓东,颜真淑,谭英俊,刘蔚.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J].大家健康,2013,7(1):109-110.
吴君梅,张有新,刘晗.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96-97.
杨慧梅.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3(7):1572-1573. (王倩倩 施青林 任丽)
引言:出血性休克是在产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在孕妇和产妇处于围产期时会出现。经过实例分析和经验的总结,认为出血性休克主要產生的原因有生殖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等。并且出血性休克一旦出现很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在病理变化之后治疗的难度会加大,治疗后的恢复也较困难,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安全。为了把握出血性休克出现的原因和病理变化发展的过程,从而降低出血性休克导致的死亡危险,提高抢救效能,本文通过对某市医院一百例出现出血性休克的孕产妇患者的分析,研究出血性休克产生的原因并且探讨针对出血性休克的治疗和抢救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6年5月到2017年8月在某市医院就诊的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九十三例,其中有两例流产,五例异位妊娠,四十五例出现产后出血,四十一例出现产前出血,选取对象的年龄在二十四到三十,六之间,平均年龄为(27.1±0.2)岁。有四十二例初产妇、五十一例经产妇,有过引产史和流产史的共五例,只有引产史的有15例,有流产史的有31例,有过刨宫史的有12例。出现出血性休克时失血量为1950-3650ml的有25例、失血量达1300-2000ml的有27例、失血量在750ml和1200ml之间的有41例。
1.2 临床表现
孕产妇出现疲惫感强、面色苍白、四肢温度低于平均体温、反应迟缓、皮肤弹性降低等临床表现都是出现出血性休克时患者的外表特征。另外,血压和脉压差会降低,脉搏频率则会增高。分析研究对象的病历可以看出有13例患者在出现出血性休克后陷入昏迷。
1.3 出血原因 在93例研究对象中,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出现出血性休克的患者有60个,占出血患者比例的64.5%,11例的原因是生殖道问题,由于凝血功能障碍而导致出血性休克的有10例,由于胎盘因素导致出现出血性休克症状的有9例,其他的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包括患者的精神过度紧张和其他病症出现并发症引起出血性休克。
1.4 方法 当孕产妇出现出血性休克的时候,应该及时为其提供保暖设施,让患者保持平躺的姿势,然后通过鼻导管输氧的方法为其提供氧气。及时止血的措施包括:使用宫缩剂药物、血管压迫术、血管压迫术、血管介入栓塞术、宫腔填塞术等。另外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提前准备好新鲜冰冻血浆,并且在术前及时补充凝血酶,根据出血原因不同具体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后要注意对患者的术后观察,对于尿少或者无尿的患者要补充利尿的药物,对于有心血管问题的患者要注意血压的变动。
2 结果
2.1 患者出血性休克主要的原因情况分析 生殖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等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
2.2 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中通过治疗痊愈的有百分之九十五,在出现出血性休克后经治疗无效死亡的有一人,另外,三个患者施行经腹子宫的切除手术,其中以人为全切除手术,两人为次全切除手术。
3 讨论
出血性休克是妇产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并且是极具危险性的病症,治疗过程比较急迫,同时治疗后的愈合也是一大问题,还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孕产妇在怀孕的后期比较容易出现出血性休克的情况。因为进入妊娠期后,孕妇体内的胎儿完全依附胎盘生长,母体和子体之间由胎盘传送营养物质和氧气,这种传递是通过血液为载体的,但是一旦孕妇进入临产期,体内的阴道、外阴、宫颈和子宫都为了迎接胎儿的出生而产生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阴道会逐渐充血并且开始慢慢软化,这时候孕妇的血容量就开始增加。一般来说,从孕妇进入分娩状态到分娩完成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即便孕妇的凝血功能没有障碍也会出现轻微出血的症状,一般出血量在四百毫升左右。但是因为分娩时孕产妇还会出现大量的出血状况,身体机能在这时候会自动增强血液的凝血状态。生殖道出现损伤、子宫的收缩乏力、胎盘产生滞留或者胎盘过早的剥离又或是胎盘发生前置等都会导致出血性休克。对于产科出血性休克治疗时应该注意的是:第一,找出出血发生的原因,根据具体的出血原因尽快定下治疗的对策。第二,如果是局部的出血情况需要第一时间找出病灶,并且对病灶进行止血处理。比如,如果是阴道内部由于分娩过程导致严重的裂伤,需要立即对伤口进行止血处理,如果是由于子宫破裂或者是出现异位妊娠的问题都要及时止血,对伤口进行缝合或者在必要的时候对患部实行切除,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需要和患者家属交代手术进程,征求患者家属的同意。第三,要通过碱性溶液的运用纠正代谢性的酸中毒。第四,要通过对肾上腺的皮质激素的运动保护和改善微循环的灌注量,从而增强细胞对营养物和氧气的摄取能力。另外,肾上腺的皮质激素类药物还刻有稳定细胞膜系统,起到止血的作用。这类药物在使用时一般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在注射时应该先静脉注射完地塞米松再通过静脉注射该药物,要注意整个注射过程需要缓慢进行。第五,当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时需要改善其心脏的功能,这样一旦患者出现休克的状况时冠状动脉容易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出现心肌损害的身体问题。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刻使用西地兰这类起效比较快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第六,如果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需要使用血管活性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改善患者供血不足的状况,同时还应该注意血容量的补充。
在这次的研究中,结果表明生殖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等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在九十三例研究对象中通过治疗痊愈的有百分之九十五,在出现出血性休克后经治疗无效死亡的有一人,另外,三个患者施行经腹子宫的切除手术,其中以人为全切除手术,两人为次全切除手术。
综合以上对产科出血性休克出现的主要原因的探讨以及对研究实例的分析,发现出血性休克作为产科比较常见的危险性病症,在治疗中要提高治疗效能,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医护人员应该对产妇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对出血性休克出现的原因有深刻的理解,不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及时有效地确定治疗方案,降低孕产妇在妊娠后期的死亡率。另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对孕产妇的情绪进行适当的照顾,缓解其紧张情绪,要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不仅要保证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还应该致力于使产妇有更加优质的生产环境,这样才能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李健伟,付晓东,颜真淑,谭英俊,刘蔚.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J].大家健康,2013,7(1):109-110.
吴君梅,张有新,刘晗.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96-97.
杨慧梅.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3(7):1572-1573. (王倩倩 施青林 任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