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内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2
1 前言
近几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逐渐增多,经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病因不仅与患者自身体质有关,而且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息息相关。此病往往病程缓慢,大部分会在较寒冷的季节发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咳痰,特别是在清晨时症状最为明显。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在肺部,与肝、肾、脾等相关功能失调有一定关系,本文主要针对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曾診治的支气管炎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7.11±7.30)岁;B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6.23±7.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A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①脾肾阳虚证:采用熟地黄、附片、肉桂、甘草、白术、淮山药、党参、山茱萸、陈皮;②痰热伤肺型:采用黄芩、桑白皮、杏仁、山栀、半夏、苏子;③痰湿伤肺型:采用半夏、甘草、茯苓、厚朴、陈皮;④燥热伤肺型:采用沙参、杏仁、桑叶;⑤风热犯肺型:采用杏仁、薄荷、桑叶、菊花;⑥风寒袭肺型:采用麻黄、杏仁、甘草;全部药物均用水煎服,每剂分3次服用。B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情程度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90d后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2.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与治疗前相比,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有效:经治疗,临床症状有部分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发作次数有所减少;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改变,与治疗前相比,发作次数没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A组患者中,显效14例(46.67%),有效15例(50.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B组患者中,显效10例(33.33%),有效13例(43.33%),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为76.67%;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与外部感染和生活习惯以及患者的个人身体素质有直接关系,加之近两年,城市空气质量比较差,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通常患者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的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往往不被重视,尤其在天气寒冷时比较容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一旦发展到晚期,其炎症也会随着时间慢慢加重,此时,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则会一直存在,且发病次数会逐渐增加。临床上,往往会采用西药对其进行治疗,但是西药不仅副作用较大,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A组患者不良反应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具有止咳化痰以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具有扶正固本的重要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其中药均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明显效果,例如:菊花具有疏散风热且清肺润燥的作用;桑叶具有润肺止咳且疏散风热的作用,对风热犯肺型的患者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麻黄有发汗解表且宣肺平喘的作用,对风寒袭肺型的患者具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甘草和杏仁均具有祛痰止咳且宣降肺气的作用,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上,均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选用不同中药进行对症治疗,不仅可以止咳化痰、清热解毒,而且可以活血化瘀、利气通肺,最终从根本上达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本研究中,A组患者采用中药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显效14例(46.67%),有效15例(50.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B组采用西药对慢性支气管炎进行治疗,显效10例(33.33%),有效13例(43.33%),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为76.67%;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对比较明显。
5 结束语
总之,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仅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此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胡远春.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预后探讨.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21):88-89.
刘克洪.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5(18):204-205, http://www.100md.com(赵川)
1 前言
近几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逐渐增多,经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病因不仅与患者自身体质有关,而且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息息相关。此病往往病程缓慢,大部分会在较寒冷的季节发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咳痰,特别是在清晨时症状最为明显。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在肺部,与肝、肾、脾等相关功能失调有一定关系,本文主要针对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曾診治的支气管炎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7.11±7.30)岁;B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6.23±7.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A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①脾肾阳虚证:采用熟地黄、附片、肉桂、甘草、白术、淮山药、党参、山茱萸、陈皮;②痰热伤肺型:采用黄芩、桑白皮、杏仁、山栀、半夏、苏子;③痰湿伤肺型:采用半夏、甘草、茯苓、厚朴、陈皮;④燥热伤肺型:采用沙参、杏仁、桑叶;⑤风热犯肺型:采用杏仁、薄荷、桑叶、菊花;⑥风寒袭肺型:采用麻黄、杏仁、甘草;全部药物均用水煎服,每剂分3次服用。B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情程度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90d后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2.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与治疗前相比,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有效:经治疗,临床症状有部分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发作次数有所减少;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改变,与治疗前相比,发作次数没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A组患者中,显效14例(46.67%),有效15例(50.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B组患者中,显效10例(33.33%),有效13例(43.33%),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为76.67%;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与外部感染和生活习惯以及患者的个人身体素质有直接关系,加之近两年,城市空气质量比较差,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通常患者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的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往往不被重视,尤其在天气寒冷时比较容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一旦发展到晚期,其炎症也会随着时间慢慢加重,此时,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则会一直存在,且发病次数会逐渐增加。临床上,往往会采用西药对其进行治疗,但是西药不仅副作用较大,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A组患者不良反应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具有止咳化痰以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具有扶正固本的重要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其中药均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明显效果,例如:菊花具有疏散风热且清肺润燥的作用;桑叶具有润肺止咳且疏散风热的作用,对风热犯肺型的患者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麻黄有发汗解表且宣肺平喘的作用,对风寒袭肺型的患者具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甘草和杏仁均具有祛痰止咳且宣降肺气的作用,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上,均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选用不同中药进行对症治疗,不仅可以止咳化痰、清热解毒,而且可以活血化瘀、利气通肺,最终从根本上达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本研究中,A组患者采用中药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显效14例(46.67%),有效15例(50.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B组采用西药对慢性支气管炎进行治疗,显效10例(33.33%),有效13例(43.33%),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为76.67%;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对比较明显。
5 结束语
总之,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仅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此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胡远春.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预后探讨.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21):88-89.
刘克洪.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5(18):204-205, http://www.100md.com(赵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