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286409
体外循环对老年瓣膜置换术患者TNF—α、IL—6、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8年第8期
     【摘 要】目的:研究老年瓣膜置换术患者中体外循环对于TNF-α、IL-6、中性粒细胞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进行老年瓣膜置换术的20例患者建立体外循环前(Ta)、建立后30min(Tb)、停机时(Tc)、停机后2h(Td)、6h(Te)、24h(Tf)采集桡动脉血5ml,测定TNF-α、IL-6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结果:血清TNF-α水平在Ta时刻最低,在Td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逐渐下降Te,并且Tf仍然高于Ta(P<0.05);血清IL-6水平在体外循环后上升比较明显,在体外循环停机后Te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出现下降,但是Tf时刻明显高于Ta时(P<0.05);中性粒细胞数量在体外循环建立以后开始上升,在Td时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下降(Te),在Tf时开始升高(P<0.05)。。TNF-α、IL-6最峰值和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体外循环能够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水平,提升TNF-α、IL-6水平,发生炎症;体外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TNF-α、IL-6释放的量越大。

    【关键词】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中性粒细胞水平

    【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2

    临床研究显示造成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为体外循环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被激活,而由于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肌缺血會再次被灌注损伤,心肌细胞会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对心肌缺血的损伤加重[1]。本次就检测老年瓣膜置换术患者的TNF-α、IL-6、中性粒细胞水平研究体外循环对其产生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收治的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0例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3年6月-2014年8月。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为60-75岁,平均年龄为(66.18±7.22)岁。体重46-70kg,平均体重为(53.68±8.44)kg。病变部位:15例二尖瓣病变,5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同时病变;心功能分级:4例Ⅱ级,13例Ⅲ级,3例Ⅳ级。20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瓣膜置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92.31±18.67)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6.18±15.49)min。

    1.2 手术方法 患者都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做胸部正中切口并且进行体外循环,体外循环预充液具体包括氯化钠、人血白蛋白、红细胞悬液。利用迈克维膜式氧和器,常规进行主动脉,上、下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降温阻断主动脉,主动脉根部或者左、右冠进行灌注。患者心脏完全停搏以后进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及单纯二尖瓣置换术,手术结束以后升主动脉重新开放,使患者心肌的收缩能力恢复,机体的各项指标能够恢复到停机前。

    1.3 观察指标

    采集患者桡动脉血5ml,采血的时间点位体外循环前(Ta)、建立后30min(Tb)、停机时(Tc)、停机后2h(Td)、6h(Te)及24h(Tf),取出3ml,离心30min(3000r/min),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6水平,利用细胞分析仪检测2ml血液中性粒细胞的数量,通过校正公式降低稀释血液中对中性粒细胞数量产生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版本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描述,计量资料以()描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点指标的变化情况

    TNF-α水平在Ta时最低,在Tb时刻开始提升,在体外循环结束后Td时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下降(Te),但是明显高于Ta(P<0.05),并且在体外循环结束以后Tf时再一次上升(P<0.05);血清IL-6水平在体外循环后上升比较明显,在体外循环停机后Te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出现下降,但是Tf时刻明显高于Ta时(P<0.05);中性粒细胞数量在体外循环建立以后开始升高,在Td时达到顶峰,之后下降Te,在Tf时开始上升(P<0.05)。

    2.2 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指标之间的关系

    TNF-α、IL-6顶峰水平和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呈现出正相关。

    3 讨论

    体外循环容易激活体内中性粒细胞,大大提升炎性介质的释放量,与细胞之间会产生协同作用,造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显示,在体外循环造成炎症反应中,中性粒细胞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体外循环以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快速增加,在体内的比例迅速提升。新生的中性粒细胞并不成熟,对外来物的抵抗能力比较低,这是造成患者感染的重要原因[2]。另外,体外循环中及活体系统释放出的过敏毒素如C5a等,能够直接激活单核细胞表达,同时释放出的TNF-α、IL-6能够激活中性粒细胞,将体外循环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放大。体外循环建立以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会迅速提升在停机后2h内达到最高值,主要是由于在建立体外循环以后,存储与边缘池的大量中性粒细胞会流入循环池中,与此同时,机体趋化因子及补体系统激活能够进一步促进骨髓中性粒细胞快速释放,之后会下降,但是仍然高于体外循环建立前,这说明体外循环具有增加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3]。

    本次研究中,TNF-α在体外循环建立后明显上升,这说明在诱导促进机体炎性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机体TNF-α峰值要快于IL-6峰值,这是由于机体IL-6水平分泌与TNF-α上行调节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给予患者建立体外循环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需要下调TNF-α的活性。因此,对于体外循环时间比较久的患者应该给予重视,防止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参考文献

    吕洁萍,田首元,聂丽霞, 等.七氟醚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肺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6):486-490.

    刘勇,赵琦峰.肺动脉灌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肺保护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8,(1):145-148.

    秦俊,秦再生,朱晨, 等.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13):2087-2089. (崔勇 王俊东 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