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2)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住院治疗,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行抗凝或冠脉介入手术(PCI)治疗。抗凝药物采用低分子肝素(希弗全,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制药公司,进口药品注册号H20090246),术前皮下注射120IU/kg,术后5000IU/次,每12h一次,至术后5d。早期开始即行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抗血小板治疗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拜阿斯匹灵,国药准字J20130078,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负荷剂量为300mg口服一次,往后维持口服剂量为100mg/d,每日一次,至术后1年;试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波立维,国药准字J20130083,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负荷剂量为300mg口服一次,维持口服剂量为75mg/次,每日一次,至术后一年,阿司匹林用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4] 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包括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记录血管再通率,并严密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血管再闭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公司SPSS19.0软件分析全部数据。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左心室射血分数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血管再通率、血管在闭塞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闭塞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再闭塞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指标变化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PAR)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范畴,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种类型。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形成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动脉粥样斑块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5]。血小板在初期止血和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药,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生长而抑制血栓形成的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血栓素A2( TXA2)抑制剂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噻吩吡啶(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非噻吩吡啶类(替格瑞洛)以及糖蛋白(glycoprotein,GP)lI b/Ⅲa受体抑制剂(阿西单抗和替罗非班)。以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双嘧达莫和西洛他唑)。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阿司匹林,属于预防动脉血栓的一线药物。
尽管阿司匹林在血栓性疾病的作用及地位相当明确,但仍有大量文献报道一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抵抗现象,服药后仍会出现急性血栓事件。因此,目前国内外指南建议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药,即通常所说的“双抗”治疗方法。研究证实,阿司匹林不会改变氯吡格雷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相反,氯吡格雷可以增強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效果,二者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效应[6]。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了“双抗”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耐药的情况发生。
本研究为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入院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闭塞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指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在闭塞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可以看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比阿司匹林单独使用抗血小板效果更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凝血功能影响无差异性。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具有确切疗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生,具有较大收益,值得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杨建军.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17,24(2):193-195.
金洪珍,张盼.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7,61(21):2629-2631.
写作组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7(1):10-25.
赵向辉.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合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71-72.
马中兴,李晨光.替罗非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6):796-797,800.
李坤,罗芳,黄素素,等.双联抗血小板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45(22):3637-3639. (韦姬)
两组均予以住院治疗,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行抗凝或冠脉介入手术(PCI)治疗。抗凝药物采用低分子肝素(希弗全,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制药公司,进口药品注册号H20090246),术前皮下注射120IU/kg,术后5000IU/次,每12h一次,至术后5d。早期开始即行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抗血小板治疗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拜阿斯匹灵,国药准字J20130078,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负荷剂量为300mg口服一次,往后维持口服剂量为100mg/d,每日一次,至术后1年;试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波立维,国药准字J20130083,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负荷剂量为300mg口服一次,维持口服剂量为75mg/次,每日一次,至术后一年,阿司匹林用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4] 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包括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记录血管再通率,并严密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血管再闭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公司SPSS19.0软件分析全部数据。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左心室射血分数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血管再通率、血管在闭塞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闭塞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再闭塞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指标变化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PAR)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范畴,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种类型。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形成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动脉粥样斑块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5]。血小板在初期止血和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药,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生长而抑制血栓形成的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血栓素A2( TXA2)抑制剂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噻吩吡啶(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非噻吩吡啶类(替格瑞洛)以及糖蛋白(glycoprotein,GP)lI b/Ⅲa受体抑制剂(阿西单抗和替罗非班)。以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双嘧达莫和西洛他唑)。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阿司匹林,属于预防动脉血栓的一线药物。
尽管阿司匹林在血栓性疾病的作用及地位相当明确,但仍有大量文献报道一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抵抗现象,服药后仍会出现急性血栓事件。因此,目前国内外指南建议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药,即通常所说的“双抗”治疗方法。研究证实,阿司匹林不会改变氯吡格雷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相反,氯吡格雷可以增強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效果,二者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效应[6]。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了“双抗”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耐药的情况发生。
本研究为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入院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闭塞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指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在闭塞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可以看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比阿司匹林单独使用抗血小板效果更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凝血功能影响无差异性。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具有确切疗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生,具有较大收益,值得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杨建军.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17,24(2):193-195.
金洪珍,张盼.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7,61(21):2629-2631.
写作组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7(1):10-25.
赵向辉.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合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71-72.
马中兴,李晨光.替罗非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6):796-797,800.
李坤,罗芳,黄素素,等.双联抗血小板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45(22):3637-3639. (韦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