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会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产生怎样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68例患者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结果:对患者进行六个月的回访,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其神经功能的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1
近几年来,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最高[1]。患者一旦发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后遗症,其中的一种主要变现就是神经功能缺损,该种后遗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恰当的护理干预,从而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带来的诸多不便,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采取怎样的护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继而提升其生活能力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到2017年接受脑梗死护理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7,年龄在45~70岁;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6:18,年龄在46~70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患者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正常进行水以及电解质平衡等方面的改善。其中对照组需要进行包括安全教育、饮食指导等多方面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的制定与规划,并接受早期康复训练,主要训练内容包括床上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训练、吞咽功能以及语言功能训练等。具体如下:(1)患者入院后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体位护理管理,注重良肢位摆放,保持健侧和患侧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上肢伸展位,下肢屈曲位。(2)对于失语患者,考虑到患者的类型差异,需要给予个性化的语言训练指导,对于感觉性失语患者,应该给予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指导,对于运动性失语患者,应该鼓励多进行语言交流。对于命名性失语患者,可以多次重复记忆,引导患者。(3)开展步行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患者肢体瘫痪比较严重,则应该循序渐进,先开展原地踏步后逐步增加训练难度。(4)必须重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从易到难,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开展针对性训练指导。对两组患者进行六个月的随访,并依据脑卒中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等评分。
1.3 观察项目 利用脑卒中影响量表对患者的力量、行动能力、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情感、记忆与思维、交流、社会参与进行记录与分析,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1.0对患者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用()代表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检验,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对比1 两组患者在力量、行动能力、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对比2 对两组患者情感、交流、记忆与思维以及社会参与进行评估与比较,发现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 讨论
记性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且患者的病情大多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容易造成患者神经功能受损[2],整体表现为患者的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受损等多个方面[3],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现有的临床资料表明,对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对于促进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患者各项功能障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帮助[4]。总而言之,本次实验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得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于脑梗死患者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刘玉莲,赖育芳,罗庆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4):14-15.
邵志梅.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34):143-143.
杨献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1):121-122.
陈小红.脑梗死病人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1):10142-10143. (梁良)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1
近几年来,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最高[1]。患者一旦发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后遗症,其中的一种主要变现就是神经功能缺损,该种后遗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恰当的护理干预,从而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带来的诸多不便,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采取怎样的护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继而提升其生活能力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到2017年接受脑梗死护理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7,年龄在45~70岁;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6:18,年龄在46~70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患者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正常进行水以及电解质平衡等方面的改善。其中对照组需要进行包括安全教育、饮食指导等多方面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的制定与规划,并接受早期康复训练,主要训练内容包括床上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训练、吞咽功能以及语言功能训练等。具体如下:(1)患者入院后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体位护理管理,注重良肢位摆放,保持健侧和患侧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上肢伸展位,下肢屈曲位。(2)对于失语患者,考虑到患者的类型差异,需要给予个性化的语言训练指导,对于感觉性失语患者,应该给予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指导,对于运动性失语患者,应该鼓励多进行语言交流。对于命名性失语患者,可以多次重复记忆,引导患者。(3)开展步行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患者肢体瘫痪比较严重,则应该循序渐进,先开展原地踏步后逐步增加训练难度。(4)必须重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从易到难,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开展针对性训练指导。对两组患者进行六个月的随访,并依据脑卒中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等评分。
1.3 观察项目 利用脑卒中影响量表对患者的力量、行动能力、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情感、记忆与思维、交流、社会参与进行记录与分析,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1.0对患者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用()代表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检验,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对比1 两组患者在力量、行动能力、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对比2 对两组患者情感、交流、记忆与思维以及社会参与进行评估与比较,发现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 讨论
记性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且患者的病情大多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容易造成患者神经功能受损[2],整体表现为患者的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受损等多个方面[3],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现有的临床资料表明,对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对于促进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患者各项功能障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帮助[4]。总而言之,本次实验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得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于脑梗死患者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刘玉莲,赖育芳,罗庆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4):14-15.
邵志梅.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34):143-143.
杨献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1):121-122.
陈小红.脑梗死病人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1):10142-10143. (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