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与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小儿麻醉的比较
【摘 要】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单纯静脉麻醉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小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和对照组(单纯静脉麻醉)各54例,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期间的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麻醉期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水平以及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与之相仿(P<0.05),而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7%<44.44%)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比单纯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更好。
【关键词】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单纯静脉麻醉;小儿麻醉
【中图分类号】R9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2095-6851(2018)08--01
麻醉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利用麻醉药物的肌肉松弛、发射抑制作用,让患者在疼痛感觉丧失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在麻醉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解剖、生理特点,尤其是在小儿麻醉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知识,兼顾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1]。本研究以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与单纯静脉麻醉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小儿患儿,在麻醉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方法(54例)和单纯静脉麻醉(54例),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8/26,年龄2~9岁,平均年龄(5.1±1.7)岁。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9/25,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4±1.8)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接受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复合麻醉,采取给氧的方式,维持良好呼吸循环通路,然后进行麻醉诱导给予浓度为7%~8%吸入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氧流量控制在4L/min左右。经口插入喉罩,将七氟烷调节为2%~3%浓度,持续吸入。同时按照3μg/kg的剂量给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和1.6mg/kg的剂量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给药,完成手术后停止给药。对照组患儿在手术中接受单纯静脉麻醉,按照1~2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丙泊酚,然后调节至4~6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同时给予芬太尼2μg/kg。完成手术后停止给药。在麻醉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儿MAP、HR、SpO2等指标水平的变化,观察麻醉期间及麻醉后的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期间的MAP、HR、SpO2的变化,见于表1:
2.3 两组患儿麻醉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在小儿手术治疗中,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的选择与成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从安全性的层面出发,合理进行选择。在小儿麻醉期间,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患儿会出现心搏骤停、支气管痉挛以及误吸等并发症。而在苏醒期,患儿还会出现躁动、恶心呕吐以及疼痛等不良反应,对于手术治疗形成一定的干扰和妨碍,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着重加以预防[2]。单纯静脉麻醉是小儿麻醉的方式的主要选择,一般使用丙泊酚作为麻醉药物,其诱导迅速,达到良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但是在单纯静脉麻醉过程中,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相比之下,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是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利用七氟醚吸入进行麻醉诱导,更容易被患儿接受,在快速起效的同时,对于呼吸循环、心肌组织无明显的负面影响,充分保障,麻醉的安全性。而在瑞芬太尼、丙泊酚的协同作用下,能够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为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提供支持[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将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观察组)与单纯静脉麻醉(对照组)用于小儿麻醉中,患儿的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不显著,两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是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复合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纯静脉麻醉,充分说明了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复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儿麻醉中,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的应用方法是一种良好选择,在获得良好麻醉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保障麻醉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曾振横,毛沙群.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效果比较[J].慢性病学杂志,2016,17(05):494-497.
陈裕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6,6(01):168-170.
丁涛,曲月星,徐海霞,等.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6):5103-5105. (冯世辉)
【关键词】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单纯静脉麻醉;小儿麻醉
【中图分类号】R9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2095-6851(2018)08--01
麻醉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利用麻醉药物的肌肉松弛、发射抑制作用,让患者在疼痛感觉丧失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在麻醉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解剖、生理特点,尤其是在小儿麻醉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知识,兼顾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1]。本研究以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与单纯静脉麻醉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小儿患儿,在麻醉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方法(54例)和单纯静脉麻醉(54例),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8/26,年龄2~9岁,平均年龄(5.1±1.7)岁。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9/25,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4±1.8)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接受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复合麻醉,采取给氧的方式,维持良好呼吸循环通路,然后进行麻醉诱导给予浓度为7%~8%吸入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氧流量控制在4L/min左右。经口插入喉罩,将七氟烷调节为2%~3%浓度,持续吸入。同时按照3μg/kg的剂量给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和1.6mg/kg的剂量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给药,完成手术后停止给药。对照组患儿在手术中接受单纯静脉麻醉,按照1~2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丙泊酚,然后调节至4~6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同时给予芬太尼2μg/kg。完成手术后停止给药。在麻醉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儿MAP、HR、SpO2等指标水平的变化,观察麻醉期间及麻醉后的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期间的MAP、HR、SpO2的变化,见于表1:
2.3 两组患儿麻醉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在小儿手术治疗中,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的选择与成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从安全性的层面出发,合理进行选择。在小儿麻醉期间,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患儿会出现心搏骤停、支气管痉挛以及误吸等并发症。而在苏醒期,患儿还会出现躁动、恶心呕吐以及疼痛等不良反应,对于手术治疗形成一定的干扰和妨碍,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着重加以预防[2]。单纯静脉麻醉是小儿麻醉的方式的主要选择,一般使用丙泊酚作为麻醉药物,其诱导迅速,达到良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但是在单纯静脉麻醉过程中,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相比之下,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是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利用七氟醚吸入进行麻醉诱导,更容易被患儿接受,在快速起效的同时,对于呼吸循环、心肌组织无明显的负面影响,充分保障,麻醉的安全性。而在瑞芬太尼、丙泊酚的协同作用下,能够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为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提供支持[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将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观察组)与单纯静脉麻醉(对照组)用于小儿麻醉中,患儿的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不显著,两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是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复合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纯静脉麻醉,充分说明了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复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儿麻醉中,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瑞芬的应用方法是一种良好选择,在获得良好麻醉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保障麻醉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曾振横,毛沙群.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效果比较[J].慢性病学杂志,2016,17(05):494-497.
陈裕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6,6(01):168-170.
丁涛,曲月星,徐海霞,等.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6):5103-5105. (冯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