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45864
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对比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4期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修复治疗,实验组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4.0%,组间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固定功能、咀嚼功能、美观度、舒适度、语言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组修复,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效果更加显著,能够使患者咀嚼功能、固定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关键词】牙列缺失;常规修复;口腔种植修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082-01

    牙列缺失为临床常见疾病,其会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功能,临床中主要采取口腔修复方法治疗,但随着人们对治疗要求提升,传统常规修复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1]。近年来口腔种植修复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研究认为其能够显著提升牙列缺失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100例,对其中50例应用常规修复治疗,另外50例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满足牙列缺失临床诊断标准,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包括女22例、男28例;年龄范围19~62岁,平均(36.7±5.2)岁。实验组包括女21例、男29例;年龄范围20~61岁,平均(36.9±5.1)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修复治疗,患者拔牙后观察其创口愈合情况,然后按照缺损部位对修复计划进行制定,进行备用牙体准备,修整过程中合理控制力度,避免切削过度,完成备用牙体制作后,为患者试戴,同时对试戴后患者牙齿咬合情况进行记录,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直至患者佩戴舒适。

    实验组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为患者行常规检查,观察其牙体缺损位置等情况,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修复方案的执行。首先常规消毒和清晰缺损位置,制作切口于牙槽嵴顶,充分暴露后对缺损位置进行定位,并确定合适的种植窝洞,并将种植体放入窝洞内,然后缝合周边缺损软组织,并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和发炎,3~6个月后拆线并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应用自制问卷评估患者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美观度,分值越高则效果越高。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咀嚼功能正常,牙列缺损有效修复,无松动;有效:患者拒绝功能欠佳,但牙列缺损有所修复;无效:患者咀嚼功能差,种植体松动,牙列缺损无修复。总有效率=1-无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固定功能、咀嚼功能、美观度、舒适度、语言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牙列缺失为临床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上颌、下颌牙列缺失表现,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3]。该疾病和牙周炎、龋坏关系密切,会对患者咀嚼功能、美观等产生较大影响,进而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4]。过去针对牙列缺失主要采取常规修复,虽然能够收获一定效果,但是修复后牙齿和天然牙齿差异明显,并且患者咀嚼功能难以得到有效恢复[5]。口腔种植修复是一种新型牙列缺失治疗方法,修复后牙齿接近天然牙齿,并且能够有效适应患者缺损牙槽,进而能够显著减少牙齿松动[6]。另外,还有研究认为,在牙列缺损治疗中应用口腔种植修复,能够降低龈沟液中IL-6、IL-8、TNF-a等炎性指标[7]。

    本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固定功能、咀嚼功能、美观度、舒适度、语言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相对于常规组修复,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效果更加显著,能够使患者咀嚼功能、固定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婕.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治疗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12):1979-1982.

    [2] 韦彦锋,刘艳春,白琴.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21):2171-2173.

    [3] 胡劲松.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对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4):125-126.

    [4] 牛磊,刘志毅.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11):3-4,6.

    [5] 戴方毅,刘敏.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牙菌斑与牙周袋指数及美观影响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4):73-76.

    [6] 黄增,喻红.牙周炎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牙周指数及种植体松动度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9):1109-1112.

    [7] 窦娟,徐世姣,蔡亮等.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4):262-263., http://www.100md.com(冯云 谭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