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45826
鼻结石报告1例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4期
     【关键词】鼻结石;CT扫描;病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053-0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4岁。发现左侧鼻腔异物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门诊行鼻窦CT检查发现左侧鼻腔异物,患者无鼻阻、流涕,无头痛,无嗅觉异常。CT扫描左侧鼻道内钙化,左侧鼻道受压: (图1)。骨窗显示结石为极高密度,CT值约为1300HU,鼻中隔稍向左弯曲。专科检查:鼻外观无畸形,鼻背无隆起。左侧鼻腔内可见左侧下鼻道肿胀,左侧下鼻道内可见异物质硬可活动。右侧鼻腔未见明显异常。诊断:鼻结石。治疗:在局部麻醉下用鼻骨咬钳咬碎结石,分次经鼻前孔取出数块大小不等褐色呈层状结石(图2)。

    2 讨论

    鼻结石又称鼻石病,是以异物为核心,由无机盐包裹而形成。异物可分为内源性(如干涸的脓涕)及外源性(如外伤或将异物误塞入鼻腔内等)。以异物为核心,随着无机盐不断沉积,逐渐增大,从而形成结石,其周围常有慢性炎症。鼻结石主要由钙、磷、镁组成,好发于鼻腔,少数发生于上颌窦窦内。鼻结石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多见于成年人,也可见于儿童。常见于一侧鼻腔内(可出现单个鼻石或多发鼻石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单侧鼻塞,流清水样、脓性或血性鼻涕,多伴有腥味,部分患者可出现鼻出血、鼻区痛、嗅觉丧失及头痛等症状[1]。临床病史一般较长,可单侧或双侧同时发生。鼻石多发生于下鼻道[2]。较大的结石长期压迫,使鼻背隆起,鼻甲萎缩,鼻中隔弯曲甚至穿孔,破坏窦壁侵入窦腔并发鼻窦炎。因结石长期存留致鼻腔分泌物引流不畅,常导致鼻炎或鼻窦炎。本例病灶位于右侧鼻腔下鼻道内,与文献报道一致。鼻结石CT表現为不规则高密度影,CT值多为骨性密度,多数密度均匀,随着CT的普及,鼻结石的诊断率不断提高,CT不仅能显示结石的位置,还能清楚的显示其形态、位置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以及相邻窦腔的继发改变。

    参考文献:

    [1] 李兵,吴新淮,冀玉杰,等.CT诊断鼻石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0):1502.

    [2] HadiU,GhossainiS,ZaytounG.Rhinolithiasis:aforgottenentity[J].OtolaryngolHeadNeckSurg,2002,126(1):48-51., 百拇医药(张亚宁 郑伟红 刘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