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9年第5期
编号:13342275
微博健康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5期
     【摘要】 本文基于微博健康信息传播效果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最终希望能够加强微博健康信息的传播力度,向“健康中国”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关键词】 微博;健康信息;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5-118-01

    随着微博3.0的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倾向于在微博上获取信息的资源。与此同时,生活质量的日益上升也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因此借助微博这一社交平台来传播健康信息也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如何加强微博健康信息的传播力效果,提高网络用户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1 微博健康信息的传播现状

    健康传播是一个社会组织或群体或个体运用传播手段,针对目标人群或个人的健康行为问题进行适宜的健康信息传播。其性质和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获得在健康问题上作出决定所需要的事实、意见或态度,以利于解决健康问题和改善生存质量。[1]在传统媒体时代,主要有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信息的媒介,而在新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的新媒介以其集成性和开放性使之成为现有社会化媒体中最适合传播公益信息的媒介平台。[2]

    如今医疗资源紧缺,微博健康信息传播的存在能够对此局面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一方面,对于信息不对称的城乡居民来说,乡村居民可以通过微博这个平台了解一些较为普遍的健康医疗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微博打破了人们对健康信息传播的传统思维。微博平台使大众群体能够主动发表言论,积极地参与讨论并得到反馈。[3]这让大众群体实现了表达自我的需求,由此微博使健康信息的传播不再只是官方特有的活动,普通民众也可以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来。

    2 微博健康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微博商业性使健康营销有机可趁

    微博这个社交媒体平台的商业性特征,在商业主体得到利益的同时也恰恰损害了微博平台用户的切身利益。商业产品的推广离不开广告的大肆宣传,这不仅让微博上发表的健康文章看起来不规范,不靠谱,而且严重阻碍了受众阅读健康类文章的流利度,使受众内心产生反感以及不信任,最终导致对微博上健康类信息的负面宣判。另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博信息的包装,伪装成专业教授和医生对受众进行错误引导;而受众因无法判断消息的真伪和意见主体的真假性,无法清晰地分析局势,可能盲目地沦为不法分子传播虚假信息的工具,最终受到精神上或者身体上的损害。

    2.2 微博的匿名性和受众的广泛性给监管部门增加阻碍

    由于微博的性质是公开地给予网络用户发表各色言论的一个社交平台,其匿名性和开放性等功能无法使其像传统媒体那样易于监管。这时候,由于受众范围分布较广,不同网络用户的素质高低则会无形中扩大负面信息的影响力度。纵然有监管部门的实时监督,他们的涉及范围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即使是小到几分钟的信息发布过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会对成百上千个网络用户产生影响。

    2.3 意见领袖的非专业性和科学家交流的延迟性使受众诉求无法解决

    在微博中关于健康的意见领袖不仅仅是医生、教授或者相关的医疗机构人员,还有很多民间的非医学专业人士。他们在遇到健康事件的风波时,总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发表言论,而受众往往会根据言论的正反两面进行站队,并且还有可能把怒火洒在有关事件的政府部门身上。权威性科学家们对此类事件负有解决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对于问题的解决、讨论,需要时间来研究,回复的内容往往具有延迟性,导致网络用户的兴趣减弱,对结果产生影响。

    3 提高微博健康信息的传播效果的对策

    3.1 政府:提高网络用户基本素质,培养专业的监督人才

    对于微博的健康信息监管和广告的鉴别清理需要各个方面的政府部门出动,例如:网络监管部门、卫生管理监管部门、网络信息宣传部门等。在考虑分工轻重的同时,各个部门还要加强联系,互相协调获取资源信息。当地部门政府应加强与群众的交流活动,甚至应该在各个学校和单位普及微博的规范使用方法,从源头上加强网络用户的素质,减轻其他政府部门的工作负担。与此同时,由于微博营销手段的不断更新,花样层出不穷,这就需要与时俱进且具备专业素养的“高精尖”人才的加入。[4]

    3.2 专家:加强与网络用户的互动以及对实时事件的权威性解说

    在我国,专家这个群体并不会过多的投入到充满现代化氛围的微博平台的互动、讨论中。但是对于在微博平台有需求的受众群体而言,及时的沟通、互动又是在解决健康问题中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此就造成了供不应求的一个矛盾冲突。这不仅需要政府在教育培养上相当重视,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号召。

    科学家交流的延迟性和新闻舆论的时效性,事后对事件加以解说的效果意义会大大减弱。所以在舆论热点发生之前,相关的网络媒体对于事件要有一定的导向预测,专家得知预测之后要积极地采取一系列行动,争取跟上网络舆论消散之前的步伐,给广大网络群众一个明朗的专业的解释。这样的举措不仅会有效抑制舆论的恶化,还会加强专家的权威性和政府的威慑力,有利于网络社会的稳定。

    3.3 网络用户: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自我监督

    网络素养教育,指的是网络使用者应具备的网络素质及道德规范,未成年人及成年人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网络规范、道德修养、网络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知识,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服务。[5]网络用户作为微博健康信息传播的主体,其言论、文章和意见等都会多多少少地给周围的人群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如何提升自己的网络科学素养,加强自我监督,为自己在微博上所发的一字一句负责,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经历和改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宋凯,刘叶子,李政道.艾滋病机构类新浪微博信息传播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2):75-78+116.

    [2] 李杰. 媒体健康传播对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意义[C]// 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 2006.

    [3] 崔敏钿. 新浪微博健康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4

    [4] 屈宏伟.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发展机遇与挑战[J].传播力研究,2018,2(02):58-60.

    [5] 武楠.社交媒體环境下健康传播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微博为代表展开讨论[J].今传媒,2015,23(08):13-15., 百拇医药(孙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