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其它 > 呼吸衰竭
编号:13405420
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10期
     【摘要】目的:分析与总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中予以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根据不同切换点分为甲组与乙组,各25例。其中甲组切换点为自主呼吸试验,乙组切换点为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比较两种切换点的临床指标。结果:甲组患者再插管率为1.200%,死亡率为800%,与乙组再插管率1600%与死亡率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VAP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甲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中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分作为切换点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

    【关键词】切换点;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中图分类号】R 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0-2.4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作为主要特征,且伴有肺功能减退症状,若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则可能还会并发呼吸衰竭的发生,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自主呼吸试验作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之一,因而具有较大随机性,再插管风险高[1]。此外还包括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但因撤机拔管指征与时间尚不统一,还需予以临床研究。鉴于此,选取本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根据不同切换点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其临床指标。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根据不同切换点分为甲组与乙组,各25例。甲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62.3±517)岁;病程06-15年,平均病程(72.3±207)年。乙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736±602)岁;病程05-14年,平均病程(659±2.1.1)年。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沟通、精神障碍;②合并肺部疾病;③伴有心肝肾功能不全。

    1.2 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祛痰、抗感染、解痉平喘、营养支持、镇静镇痛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并予以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

    甲组切换点为自主呼吸试验,采用PSV模式,给予6-8cmH2O支持压力,旨在克服管道阻力,1次/d,1h/次;若撤机失败则需继续予以有创通气治疗,第2d再次撤机评估。乙组切换点为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取仰卧位,上半身30°倾斜,对右侧膈肌运动进行测量,将患者肝脏作为透声窗,于患者右锁骨中线及肋缘交界处置入探头,胆囊位于图像中间部位,下腔静脉则位于图像右侧,膈肌显示为高回声,M型曲线与图像纵轴之间呈现为30°夹角,确保超声束垂直于患者膈肌,测量3次后将结果选取平均值[2]。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经SPSS2.10软件予以统计学计算。计量指标以(%)形式展开,χ2检验;计数指标以(x±s)形式展开,t值检验。P<005表明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再插管率与死亡率

    甲组患者再插管率为1.200%,死亡率为800%,与乙组再插管率1600%与死亡率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

    乙组患者发生1例VAP,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甲组的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28,P=00416)。

    3 讨论

    自主呼吸试验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切换点,操作方便,能够在低水平的PSV模式下平稳撤机,但存在容易错失拔管时机、再插管风险率高等缺点。而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能够对患者整体状态进行反映,操作简单,可对患者肺功能进行全面评估[3]。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再插管率、死亡率为与乙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VAP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甲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与自主呼吸试验相比,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并不会增加再插管与死亡率,降低VAP发生率。

    综上所述,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中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分作为切换点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可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焯筠,王倩,莫红平.ICU意識模糊评估法在重症监护室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180-181

    [2] 王晶晶,浦伟青,卢菁, 等.脑电双频指数联合镇静程度评分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1(8):61-62

    [3] 宋婷婷,谢秀华,宋蓓, 等.RASS 评分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5):95-96,97, http://www.100md.com(邓欣)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其它 > 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