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3405084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2月来我院药剂科检查服用过他汀药物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较大剂量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剂量进行治疗,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在临床上选择调脂类药物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该类药物的利弊,并及时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测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0-026-01

    随着医疗业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老龄化心情已经越来越严重。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各个功能器官都有明显的退化,抵抗力也越来越下降,因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不仅危害了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医疗事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療方面具有很大的效果。对于他汀类药物的规范使用可以使患者的身体得到一个良好的保障。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2月来我院药剂科检查服用过他汀药物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年龄(48-60)岁,平均年龄(51.46±3.67)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12±1.18)年。观察组55例,年龄(46-59)岁,平均年龄(52.56±3.76)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28±1.21)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较大剂量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服用剂量为 60mL ,每日服用一次。患者每月都需要进行对肝功能指标,血清肌酸激酶以及血脂的复查,除此之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用药过程中药特别关注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是肝转氨酶指标上的改变,以及肌肉上发生的不良症状,在检测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肝转酶的上升水平已经超过了正常水平的3倍,或者是肌肉超过正常水平的5倍,应该立即停止用药。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常规剂量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服用剂量为 20mL,每日服用一次。观察组应该遵循对照组进行常规复查。

    1.3 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包括肝转酶升高、肌肉酸痛、肌病以及肝衰竭的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3 讨论

    伴随着近几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血脂异常的现象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安全有效的使用调脂类药物对心血管的治疗和预防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来说,我国临床上常用的调脂类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以及胆固醇吸收类药物等[2]。在这些药物中,临床上的首选药物主要是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功效,该类药物可以有效地将细胞里的胆固醇抑制住合成的活性,并加强LDL分解血脂的活性,有效的降低TG的水平。但是在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的时候,需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以此来确保药物的药效可以发挥到最大。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分别是肌毒性和肝毒性。大多数的患者会表现出转氨酶的升高,主要的原因是肝脏疾病,全身感染以及中毒性疾病等的发生。因此,在开始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肝功能水平进行检测[3]。本研究中,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说明降脂类的药物大部分都存在着不良的反应,因此需要在实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加强对药物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的应用。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可以发现,在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大多数的危险因素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最危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应该根据患者的疾病具体情况,给予其合理的药物剂量,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对于患者来说受益最大的药物。另外,根据他汀类药物的药物属性,需要固定服药的时间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4]。需要重视的是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对于患者各项指标的监测,密切的关注患者肝酶的变化情况,对于一些治疗后肝酶迅速升高的患者来说应该立即停药。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他汀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治疗的效果,最大程度的降低药物带给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在选择药物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对患者来说受益最大的药物,还要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昊,陶龙啸,章卫平.降胆固醇药物新靶标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11):1425-1431.

    [2] 李勇,赵水平,李毅,等.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前大剂量他汀治疗无益于改善临床转归[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5):338-340.

    [3] 殷惠军,梁英姿,杜武勋,等.阿托伐他汀联合蒲参胶囊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12):1513-1514.

    [4] 余琦,王章利,张光伟,等.他汀类药物引起新发糖尿病风险升高的病理机制:LDLR介导胆固醇内流引起胰岛β细胞“脂毒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8,26(4):342-346., http://www.100md.com(王茂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