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服务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70例脑动脉瘤患者,分别成立两组,即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ADL评分以及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护理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205-02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发生瘤状突出[1],其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限的先天性缺陷以及腔内压力增高等因素,导致其发生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因素[2]。临床相关资料显示[3],患脑动脉瘤后,患者通常表现出剧烈头痛、大汗淋漓、频繁呕吐以及发热和意识障碍等症状[4],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尚已完善,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大部分研究指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缓解其临床症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可发现,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更加明显,为进一步探讨对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对我院治疗的70例脑动脉瘤手术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皆在探讨其在脑动脉瘤手术患者中的护理优势,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70例脑动脉瘤患者,分别成立两组,即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58岁,平均年龄为(68±1.6)岁;实验组35例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最大年齡为77岁,最小年龄为57岁,平均年龄为(67±1.6)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可以开展临床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方法为:①疾病评估:于患者入院后,应第一时间对患者疾病进行评估,并给予其行相关检查,实施有效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案。②心理护理:因该病发生突然,且症状严重,因此,使患者发生消极心理以及负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以及负性心理,增加其治疗依从性。③术前护理:指导患者禁水禁食,并行会阴部备皮护理,将其及时送至DSA室,于治疗后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肢体制动12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④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将床要抬高30度,使其呼吸保持通畅,并观察患者体温、瞳孔等体征,使头部引流袋位置低于切口,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方法;饮食应以清淡且易消化食物为原则,由流质食物到半流质食物过度,逐步改为普食。⑤出院后,叮嘱患者要及时复查,且避免过度劳累以及情绪波动,防止疾病复发。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改善评分,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其分数越高代表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核实无误后将其输入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组间经X2检验,计量资料(年龄、症状改善评分)应用(x±s)描述,组间经t检验,差异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改善评分对比
经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ADL评分以及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动脉瘤为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疾病,因该病发病较急,且病情较重,因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目前临床上对脑动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尚已完善,但因该病发病较急,且多数患者对该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因此,在给予患者实施治疗时,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使患者预后较差,临床评价较低,因此,给予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积极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临床护理路径为临床手术患者中应用较广泛护理方案,该护理方法具有较为连续、全面且规范等优势[5],在给予脑动脉瘤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时,其能充分体现出其预见性及计划性等特点,使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较好配合,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其负性心理及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使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术前护理的及时性,使患者手术顺利进行,且降低术中风险因素发生;通过实施术后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指导患者饮食原则,使其机体免疫力有效提高;叮嘱患者及时复查,降低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因此,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合以上分析,对脑动脉瘤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敏,陈海南,刘津池,王晓莹.脑动脉瘤手术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0):286-287.
[2] 高海荣.围手术期精准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26-27.
[3] 李桂英,杨燕.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行围手术期精准护理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2):45-46.
[4] 王美丽.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9):51.
[5] 方冬玲.临床路径护理在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3):43+54., http://www.100md.com(王芳)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护理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205-02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发生瘤状突出[1],其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限的先天性缺陷以及腔内压力增高等因素,导致其发生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因素[2]。临床相关资料显示[3],患脑动脉瘤后,患者通常表现出剧烈头痛、大汗淋漓、频繁呕吐以及发热和意识障碍等症状[4],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尚已完善,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大部分研究指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缓解其临床症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可发现,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更加明显,为进一步探讨对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对我院治疗的70例脑动脉瘤手术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皆在探讨其在脑动脉瘤手术患者中的护理优势,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70例脑动脉瘤患者,分别成立两组,即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58岁,平均年龄为(68±1.6)岁;实验组35例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最大年齡为77岁,最小年龄为57岁,平均年龄为(67±1.6)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可以开展临床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方法为:①疾病评估:于患者入院后,应第一时间对患者疾病进行评估,并给予其行相关检查,实施有效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案。②心理护理:因该病发生突然,且症状严重,因此,使患者发生消极心理以及负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以及负性心理,增加其治疗依从性。③术前护理:指导患者禁水禁食,并行会阴部备皮护理,将其及时送至DSA室,于治疗后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肢体制动12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④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将床要抬高30度,使其呼吸保持通畅,并观察患者体温、瞳孔等体征,使头部引流袋位置低于切口,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方法;饮食应以清淡且易消化食物为原则,由流质食物到半流质食物过度,逐步改为普食。⑤出院后,叮嘱患者要及时复查,且避免过度劳累以及情绪波动,防止疾病复发。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改善评分,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其分数越高代表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核实无误后将其输入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组间经X2检验,计量资料(年龄、症状改善评分)应用(x±s)描述,组间经t检验,差异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改善评分对比
经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ADL评分以及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动脉瘤为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疾病,因该病发病较急,且病情较重,因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目前临床上对脑动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尚已完善,但因该病发病较急,且多数患者对该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因此,在给予患者实施治疗时,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使患者预后较差,临床评价较低,因此,给予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积极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临床护理路径为临床手术患者中应用较广泛护理方案,该护理方法具有较为连续、全面且规范等优势[5],在给予脑动脉瘤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时,其能充分体现出其预见性及计划性等特点,使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较好配合,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其负性心理及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使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术前护理的及时性,使患者手术顺利进行,且降低术中风险因素发生;通过实施术后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指导患者饮食原则,使其机体免疫力有效提高;叮嘱患者及时复查,降低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因此,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合以上分析,对脑动脉瘤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敏,陈海南,刘津池,王晓莹.脑动脉瘤手术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0):286-287.
[2] 高海荣.围手术期精准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26-27.
[3] 李桂英,杨燕.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行围手术期精准护理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2):45-46.
[4] 王美丽.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9):51.
[5] 方冬玲.临床路径护理在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3):43+54., http://www.100md.com(王芳)